导游板书
❶ 怎样做好导游 有没有视频教学
可以参加旅行社的培训,都是老导游讲一些实际经验,不错的!
❷ 小导游教学设计 《谁是最佳小导游》教学设计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❸ 钦州一中导游词
现学校高中有 58个教学班,附属初中部33个教学班,学生6000 余人,教职工406人。校园占地面积 105亩,校园内建有教学楼、实验楼、 400 米 标准跑道田径场、图书馆、学生公寓、音乐室、餐厅等高标准教育设施 4 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十万余册。高等级的千兆校园网覆盖了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场所。所有的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随时调用国内教学水平高的学校的教学资源,一流的办学条件既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且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优越条件。
素以民族英雄倡建校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而闻名,学校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为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民国时期广东省省长陈济棠,新中国驻外大使戴璐,著名美籍华裔画家谢天成等人士毕业于此。学校最早名为东坡书院,是钦州最早的一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座落于钦州城外平南古渡头。民族英雄冯子材在镇南关抗法大捷回钦后,为使“乡民子弟,个个文韬武略,双羽齐飞,成鹏成龙,成国家栋梁”,于是在龙岗“筑星峰,培龙颈”建镇龙楼,“以期山川钟毓之灵,人才辈出”。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李受彤为进一步振兴钦州文风,将东坡书院移上镇龙楼,并易名为绥丰书院。从此“绥安弦诵盛,丰满羽毛成”,为钦州营造了浓厚的文风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一中是古代钦州教育兴旺的明证,是古代钦州人文昌盛的象征,是钦州文明发达的体现。
❹ 漂亮的板书 漂亮板书还需要吗
当然需要的。
仅供参考:
我在参加市中语会理事会时,观看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他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合理有序地把课文一一展示,恰到好处地使图片与课文相互映衬。可以说,十分成功。可是我觉得,这也许是一节好的公开课,但它实用吗?摆在身后的黑板竟没有写出一个字,语文课应不应该有板书呢?听他们讲课,一方面的确为他们娴熟地驾驭教材以及对多媒体的操作而折服,另一方面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看待中学语文的教学呢?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教师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写在黑板上供学生观看的书面语文体式。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记住,而且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内容常由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来,学生把这些文字抄录下来,联系课本,熟读或背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成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板书也可以说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是学生通往教材的桥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加深听课印象服务的。好的板书设计有利于落实教学要求。它所写的内容是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它从文中选出关键词语展示课文的内在逻辑,提纲挈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关于板书的作用,王松泉在《语文板书教学板书学研究概述》一文中有过很形象的说明:板书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津梁”。沈宗华在《如何进行板书》中说“一堂课就是靠口授和手写来表达思想和启发学生,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而板书是一堂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此可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在教哪一门课,教师们都应该很好地掌握板书艺术。教师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长远的。板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它是以文字、符号,图像等具像性手段将教学内容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表象,所以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信息。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视觉不仅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又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印象也较为深刻。因此教师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好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直接的艺术熏陶。
有的教师认为,现在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板书有没有已经无所谓了,可以退出讲台,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不断引入将会冲淡板书的功能。面对一些教师对板书的漠视,曾在震旦外国语学校担任多年教学督导的徐嘉平却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多媒体将取代板书的观点是错误的,板书能体现教师逻辑思维、训练抽象能力,甚至可以体现教师形象,只要黑板一天不退出课堂,板书就有用武之地”。
板书仍是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的视觉记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也便于学生记录笔记和课后复习。剖析入微、解释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板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设计完善、书法工整、具有示范作用的板书,能使师生双方的书写技巧不断得到提高,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会经年累月地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
好的板书,就像一种具有“特异功能”的无声语言对学生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掌握学习重点,促进认识的深入和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与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规范化的书写技巧。而布局巧妙,构图新颖,文体端正,行款讲究的板书,就如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不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师生共同参与,灵活性强,更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板书,在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作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所有这些对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因而也就会在总体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鉴于农村实际即多媒体教学暂时不可能普及的情况下,运用板书教学依然为主流。这位教师的教学在整节课全部使用多媒体,没有写一个字,作为公开课可以说无可厚非,但作为正常教学,也可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
❺ 如何做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
一、认真分析课程特点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多:该课程内容涵盖了旅游、历史、地理、宗教、建筑、园林、文学等多个层面,在每一个知识面中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因此它是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度最高的一门课程。二是内容庞杂:该课程在纵向层次上,每一章的内容各自成为一个结构独立的专题知识;在横向层面上,各章节几乎也没有多大联系,因此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三是理解较易,但记忆较难:该课程所覆盖的大部分是不涉及深刻意义的常识性内容,广泛地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知识学生虽闻其事,但不知其详,学生认为它很简单,较易理解,却很难识记。
二、仔细明确教学目标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一门考证课程,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其教学目标一般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二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做好铺垫,因为就该门课程的作用而言,它是导游人员今后讲解内容的知识来源(天文、地理知识在课程中均有涉及),也是导游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讲解所需的基础材料。当然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备好教案和制定教学方法两大方面的内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始终要做到“三个善于”。
1、要善于分类。针对本课程内容多,广、庞杂的特点,在教案中可以将课程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部分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也是今后做导游工作最为基本的常识:如“中国的主要菜系和名小吃”一章中,要掌握“八大菜系”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代表名菜、各地的著名小吃。熟悉部分是学生应该比较清楚地知道但达不到掌握程度的内容,也是在今后的导游工作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园林”一章中,要熟悉各种类型园林的代表性园林的分布及其特征。了解部分是学生只需稍微知道还达不到熟悉的内容,一般表现为背景介绍或知识引申:如“中国的四大宗教”一章中,要了解中国人对宗教信仰的背景、中国宗教信仰的分布、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布等基本情况。
2、要善于总结。一是方法的总结,主要指学习方法的总结。笔者根据历年来对通过考试的学员学习方法所做的调查发现,“三遍读书法”普遍被许多学员采用,效果较好。“三遍读书法”指的是:第一遍,认真阅读目录、精读教材;第二遍,边做题边看书,此为查漏补缺;第三遍,看读书笔记,泛读教材。
❻ 如何在名人故居导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如何在名人故居导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吴云飞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在对名人故居的讲解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进行机械而简单的介绍,不能把握名人故居讲解中的精髓,未能给游客以真善美的体验。对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名人故居导游讲解”教学过程,具体分析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性,以及导游讲解的人文性与独特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就必须要不断充实本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分析、总结和研究,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人文关怀,提高导游讲解的能力。
一、应明确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未雨绸缪
1.历史人文知识、人文价值判断在名人故居讲解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有“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的说法,历史上的名人事迹是我们审视社会、正视自己的一面镜子。学生在讲解名人故居时,往往囿于对名人故居的具体景物的简单描述上。以海宁徐志摩故居为例,当学生讲解到“该故居始建于1926年”,就不再继续展开叙述,那么这个1926年就变成非常平凡的一年,游客也没有丝毫触动可言。同样,导游必须引导游客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学生讲到1926年时,应更深入去讲述“为什么建房”“怎么建房”等问题:这是徐志摩为了与陆小曼结婚而建的一栋小洋楼,尽管他们在此爱巢居住时间只有短短2个月。也可以讲述徐志摩的这次结婚发生的诸多传奇故事。人文知识在名人故居讲解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还要有人文价值的判断,要有理想信念,有所赞成,有所否定。这就要求导游对徐志摩、陆小曼为了结婚各自先离婚的来龙去脉有详细的了解。
2.常规“名人故居导游讲解”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常规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单一的知识讲授,或辅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传递一定的知识信息,却失之没有抓住名人的精神。以讲解绍兴鲁迅故居为例,我们可以展示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照片,通过观看这些照片学生能有了直观的了解,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在于如何欣赏这些照片。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玩耍、三味书屋读书时,还是孩提时代,所以在观看百草园照片的时候,得怀有一颗童心。百草园里各式各样的花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对孩子是有莫大的吸引力的;而在观看三味书屋照片的时候,对鲁迅先生在12岁就读私塾时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得怀有一腔敬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描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摇头晃脑、“颠倒淋漓噫”的场景,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童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把这种童趣融入到导游讲解中去,激发学生的童真。
二、掌握名人故居的导游讲解,可以从教学艺术、学生互动等两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艺术,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科学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注重教学艺术,才能有效地把人文知识、人文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学艺术应注重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运用到了两种教学手段,一是画画,二是排演小品。关于画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说视觉信息非常形象化,包含诸多的信息。有人会说看照片不是也可以?但笔者认为,看照片是非常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画画,学生必须学会画面的布局,选择欣赏的角度,把名人故居画出来的过程,其实是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再造出学生心目中的故居的过程,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同样,排演以名人为主题的小品,模拟名人的生活经历,体验名人的喜怒哀乐,可以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2.引导好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对名人的事迹学习后,获得知识上的提升,心灵上的感化学会自己创新,最终拧合成人文情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某个任务(即以“任务驱动”型) 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讲解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张宗祥在海宁的故居时,说到张宗祥的书房名叫“铁如意馆”,可以安排学生去寻找答案,无论通过网络搜索、或是查找书籍、还是实地考察。当学生得到“张宗祥得到一明代铁如意后,将其书房命名为铁如意馆”的故事后,不禁会追问这个铁如意的来历。然后继续探求,原来这铁如意还是明代一农民起义首领以此为武器抗击来敌的武器,是大有来历的。我想,如此一番剥茧抽丝,披露真相的过程,便是学生最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了。
❼ 鸟的天堂 .板书
自主 探究 实践——《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发挥主体,创思维。
1、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在速读全文后,我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五、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❽ 导游基础的图书目录
主题模块一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
教学项目1 中国历史专辑编写
课堂讨论
基本知识
一、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1世纪左右)
二、奴隶社会(前21世纪左右-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1949年)
任务实操
教学项目2 中国历史文化导游
案例学习
基本知识
一、姓氏
二、名、字、号
课堂讨论
案例学习
三、帝王的各种名号
四、皇族、皇戚的称谓
五、避讳
案例学习
六、古代科举制度
课堂讨论
七、古代计时器
八、古代农历
课堂讨论
九、阴阳五行八封
案例学习
十、古代科技成就
任务实操
主题模块二 中国民族民俗风情展览
教学项目3 中华民族风貌展示
案例学习
基本知识
一、中华民族概况
二、少数民族风情
课堂讨论
教学项目4 民俗文化导游
案例学习
基本知识
一、中国的民俗文化
二、汉族民俗
课堂讨论
三、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课堂讨论
任务实操
主题模块三 宗教文化导游
教学项目5 认识宗教文化
课堂讨论
基本知识
一、宗教的产生
二、中国宗教的信仰情况
三、中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项目6 佛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课堂讨论
基本知识
一、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二、佛教的传播
三、佛教的基本理论
四、佛教的经典与标志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
六、中国汉地佛教寺院的布局
七、佛教常用的称谓和佛事活动
八、佛塔
九、石窟
任务实操
教学项目7 道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课堂讨论
基本知识
一、道教的创立与发展
二、道教的两大教派
三、道教的基本教义
四、道教的经典与标志
五、道教供奉的对象
六、道教宫观的布局
七、道教的称谓、仪式
八、著名道观
任务实操
教学项目8 伊斯兰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课堂讨论
基本知识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
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四、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志
五、伊斯兰教的主要习俗禁忌
六、伊斯兰教的主要称谓、节日
七、清真寺建筑
任务实操
教学项目9 基督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案例学习
基本知识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
二、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礼仪
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
五、基督教信仰的对象
六、基督教的称谓和节日
七、基督教教堂
任务实操
主题模块四 旅游资源调查
教学项目10 自然旅游资源调查
案例学习
任务实操
基本知识
一、山地景观
二、水体水景
三、气象、气候与天象景观
四、生物景观
课堂讨论
任务实操
教学项目11 人文旅游资源调查
案例学习
基本知识
一、世界文化遗产
二、历史文化名城
任务实操
主题模块五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教学项目12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
课堂讨论
基本知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思想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
主题模块六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主题模块七 构筑“中国美食风物特产精品屋”
主题模块八 旅游文学赏析
导学平台
参考书目
……
❾ 新派作文四年级下册学写导游词教学反思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彭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专请大家随着我走属.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这个长廊可不一般.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