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导游词200字
1. 巍巍中山陵导游词,100字就好,不要太多
【孙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设计者吕彦直】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 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 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陵园路—陵区总体概况—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已驶向陵园路。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树。这条路也是南京绿化最好的一条林荫路。出了陵园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好了,中山陵马上就要到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就暂时介绍到这里。请各位游客准备随我下车,一同去参观中山陵,瞻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 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 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 “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 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游客们: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 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 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 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2. 200字的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国际5A级旅游区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参观游览,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各位朋友乘心而来,满意而归,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景区度过美好的一天。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中山陵园风景区的全景图。中山陵园风景区是以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安葬纪念地而得名。孝经鼎:这座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是1933年由当时的国民党元老、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先生携全体师生捐赠,鼎高4.25米,重大万斤。好,这边请,现在我们面前时一半月形的广场,这是景区集散广场。前方是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的石牌坊,这座牌坊是用福建花岗岩建造而成。大家请看牌坊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是孙中山亲笔手书。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博爱出自唐朝韩愈“博爱之为仁”。穿过博爱坊,我们来到的就是长480米,宽40米的墓道。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他的陵墓的墓道中西结合,墓道两侧是四季常绿的松柏,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万古长青。陵门
前面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顶的建筑叫陵门,是陵区的大门。中门横额上镌刻有孙中山先生手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原出自《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陵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汉白玉石狮。
碑亭——站在碑亭平台前
穿过陵门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碑亭,碑亭内立有一块石碑,碑高8.1米,碑上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镏金大字。这是当时的国民党元老、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请大家随我走近碑亭来仔细看一看这块碑,此碑碑额上刻有国民党党徽,碑帽刻有云纹,碑座刻有高山,这象征着先生的革命精神顶天立地。
碑亭——祭堂
各位游客,过了碑亭,我们看到了层层叠叠的台阶,中山陵一共有392级台阶,全部用苏州金山石做成,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往中山陵祭堂和墓室的必经之路。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看到一对大铜鼎,上面刻有“奉安大典”四个篆字,这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走进仔细看大家会发现鼎壁上有两个孔,那是1937年底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我们没把它挪走,没把它修好,是要提醒我们莫忘国耻。在平台最高处我们还可以看见一对仿古铜鼎,是孙先生儿子孙科一家捐赠的
祭堂
穿过层层叠叠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门额上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体大字为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门上端还有孙中山手写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
我们现在进入祭堂参观。祭堂就是当年举行丰安大典主祭仪式的地方,大家抬头请看祭堂顶部,这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的党旗图案“青天白日满地红”,祭堂正中的孙中山的全身坐像,由当时的法国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大家再请看底座的6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这是截取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幅画面。祭堂东西两壁上刻的是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的全文。
墓室
各位游客,穿过祭堂就来到了墓室,门楣上刻有“浩气长存”的横额,墓室是半球封闭的建筑,鼎呈穹窿状,顶部是以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正中安放着孙中山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崎按孙先生遗体形象所做,孙先生的梓潼倌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深处。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到祭堂后面墓堡公园看看《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以便更多的了解中山陵的建设情况。参观完毕后,请大家准时到停车场上车,继续浏览下一个景点。谢谢各位!
3. 有谁知道巍巍中山陵的导游词急急急急急!!!!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 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 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 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 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 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 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 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4. 求<<巍巍中山陵>>和<<凡尔赛宫>>的导游词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却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凡尔赛宫的主要景观集中于主楼二层和花园中。
大理石庭院: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海格立斯厅(Salon d'Hercule):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教堂。路易十四时代,这里是王家小教堂,后改为国王接见厅。
丰收厅(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前临楼梯,丰收厅为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
维纳斯厅:又名金星厅。在丰收厅之西。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
狄安娜厅:又称月神厅,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
玛尔斯厅:又名战神厅或火星厅,在狄安娜厅之西。天花板上有奥德朗的油画《战神驾驶狼驭战车》。大厅内壁炉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波旁王朝时期的国王经常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
墨丘利厅:又名水星厅或御床厅,在玛尔斯厅之西。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路易十四的幼子安茹公爵(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
阿波罗厅:又名太阳神厅,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凡尔赛宫内主要的大厅均以环绕太阳的行星命名。与二楼各大厅的位置相对应,一楼北侧为法国公主居住的套房。
战争厅(Salon de la Guerre):在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面向花园,南面通往镜厅。厅内的装饰由孟莎和勒布伦完成,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
镜厅(Galerie des glaces):又称镜廊,在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长76米,高1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
和平厅(Salon de la Paix):在主楼的西南角、镜厅之南,为一方厅,装饰风格与镜厅相似,但壁炉上的油画主题为“路易十五创造和平”。厅内装饰以罗马帝王像、狮子、法国和纳瓦拉王国国徽为主题。
国王套房:位于主楼东面,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之内。中央为国王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寝宫北边为小会议室,南边为牛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为大候见室和卫兵室。
王后套房: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王后卧室、王后私室、王后候见厅、宫妇退居室、王后卫兵室等七间房间。王后套房的楼下为王太子套房(Apartment Dauphin)。
剧场:由路易十五下令修建,位于北翼。设计师为加布里埃尔(Ange Jacques Gabriel)。剧场深26米,宽22米,可以容纳750名观众,为其照明需要3000多根蜡烛。1789年10月2日剧院最后一次举行演出,招待路易十六招来保护王宫的佛兰德斯卫队。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政府的国民会议曾设于此。
教堂:在北翼楼群的南端,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亚尔宫(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
战争画廊:在南翼建筑群中。曾为王子和亲王的住处。展出众多战争主题的绘画作品,如《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普瓦蒂埃大捷》、《里沃利战役》、《亨利四世进入巴黎》等。
花园:现存面积为100公顷,以海神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拉冬娜喷泉,主楼南部有桔园和温室。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和众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
大特里亚农宫:1687年由路易十四为其情妇曼特侬夫人建造,只有一层,室内装潢相比之下比较朴素。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有时厌倦豪华的凡尔赛宫,也会到这里居住。1805年至1815年,拿破仑经常居住于此。
小特里亚农宫:路易十五为其王后建造。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主要房间有大沙龙、小沙龙、画室、卧室、化妆室等。附近有路易十六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修建的瑞士农庄,有茅屋、磨坊、羊圈,王后常化妆为乡间牧羊女在此游玩。
中山陵景区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看着抄吧,把有用的抄上,没用的就当摆设吧!自己写的,编了一下午
5.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巍巍中山陵》这篇文章,我被中山陵的漫长而又辉煌的历史所感染了。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的政权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中山南麓。
课文有这么一段:中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成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为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施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格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延,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山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明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巍峨的峭石峰石,以及一些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做出无言的旁证。
由中山陵联想到祖国,我觉得祖国的大好河山来之不易,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大好河山。
世上只有自己的祖国才是避风的港湾!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祖国,让祖国的“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身边,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6. 初一语文下册11课巍巍中山陵导游词200字
网络上像你这样提问的人有很多。但基本都得不到答案。
最好能把原题发上来。很多会做题的人手中都没有资料的。
没有现成的教材,连题目都不知道,就没办法回答你。
7. 巍巍中山陵导游词250字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 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 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8. 作文巍巍中山陵导游词600字初中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 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 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陵园路—陵区总体概况—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已驶向陵园路。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树。这条路也是南京绿化最好的一条林荫路。出了陵园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好了,中山陵马上就要到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就暂时介绍到这里。请各位游客准备随我下车,一同去参观中山陵,瞻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 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 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 “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 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游客们: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 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 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 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9. 中山陵导游词200字小练笔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10. 巍巍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旅客,你们好!我是XXXX社的XXX。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的钟山陵园。中山陵是我国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
而设计中山陵的是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中山陵1926年开工,1929年建成之后,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奉移至南京,随即与当年的6月1日举行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灵柩葬入中山陵,时至今日。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包括博爱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所有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从下往上总共有392级台阶,寓意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墓室里面有一汉白玉的孙中山卧像,卧像下方5米深处的墓穴内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装殓,周围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墓室后面是后花园,有中山陵的历史陈列展览。
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 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 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