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城遭受破坏的现状是什么

网友推荐答案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

旅游区城墙上刻字固然难以修复,更让长城专家忧心的是,在长城沿线其他许多地区,保护工作基本没人做

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11月初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

长城专家喜忧参半地表示,游人留言刻伤长城反映了长期以来长城乃至文物保护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会澎湃的关切之情,却令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呼吁,在当前长城沿线到处在搞旅游开发的形势下,立法保护长城已迫在眉睫。

整面城墙被刻成了一张大报纸

今年10月的一天,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一大早赶到八达岭长城上拍摄日出。太阳刚出来,斜斜地照着城墙,在侧光下,一时间墙上游人留下的刻字凹凸分明,异常扎眼,郑严猛然感到,整面城墙就像一张大报纸。

记者近日从八达岭瓮城西门“北门锁钥”登上长城,分别沿南北两侧依山而上的长城边走边观察,看到这段3000多米的长城上,不论瓮城四周城墙、长城外侧垛口、内侧女墙以及十几座敌楼,凡游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以制高点北八楼附近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鲜文,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词,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

几位重庆游客对此见怪不怪,他们说,岂止长城,各个景区不都有吗?除非是乐山大佛那样够不着的。而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江苏游客方义峰看到一处女墙上沿被刻下手指粗细的“江苏省”3个大字时显得十分难堪,他对记者说:“在青砖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就能与长城同在吗?我替这位老乡汗颜。”

中国长城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黄永仁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时,各个长城景区普遍遭遇了一次“毁容”高峰。近十多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行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据了解,北京、河北境内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是明长城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精华地段,随着旅游开发的地段越来越多,遭人为破坏的情形也日益严重。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组织的长城万里行考察结果,不算整修不久的丹东虎山长城,从传统上的明长城起点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到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人为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

黄永仁分析,游客登临长城总想留下一点痕迹,是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种陋习。

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11月4日,中国长城学会公布了征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热线电话,到16日共接到信件、电话及电子邮件300多个,收到各类建议220多件,其中个人较多,也有建筑、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

征集来的建议,比较集中的是建议用旧长城砖磨成粉末,调和后在刻字处抹平。有的建议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办法,用传统建筑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补。还有一些具有古代壁画修补经验的文物科研单位表示将就长城去除字迹课题开展相关实验。

但据介绍,以往的长城修缮中,遇到砖石残缺的地方是采用剔补的方法,即把残缺处的碎砖石剔掉,用传统工料填补,然而对城砖表面刻痕这种细致的修复是否适用,还从未尝试过。中国长城学会专家表示,从现有的建议看,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征集活动将延续到今年12月31日,届时将把方案分类汇总,邀请文物、古建专家来论证,希望从中能产生修复长城砖表面刻痕的好方法。

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正在论证之中

长城“整容”在社会上激起了新一波长城保护热潮,也通过一种破坏形式再次凸现了长城保护管理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责任得不到落实的突出矛盾。

以刻字行为为例,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文物保护法》虽然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可是发现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于怎么罚款,《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都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实行。

游人刻字管不住还只是保护长城众多难处中的一个,董耀会就曾经对记者说:“我们对长城这个特殊文物的保护甚至还不如对一座小庙的保护。”明长城绵延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沿线许多地方文保人员、经费短缺,普遍没有专门的保护队伍,保护宣传工作没人做,时至今日仍有农民指着长城问:“这东西有啥用?”。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考察,明长城虽仍号称万里,实际上有明显遗址可见部分还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已不超过2500公里。

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

❷ 长城有没有被破坏,如果被破坏了!是谁破坏的他破坏了哪些

1987年,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没有人知道长城有多长、分布在哪里,直到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结果”,才补上了这一课。从2005年年底启动的“长城保护工程”已走过11个春秋,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长城保护条例》也已历经10年实践。但长城仍在消失。

请保护长城吧,不能再让它短了,不然如何向后代交代万里长城的“万里”之名。

❸ 关于长城被破坏的资料

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

旅游区城墙上刻字固然难以修复,更让长城专家忧心的是,在长城沿线其他许多地区,保护工作基本没人做

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11月初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

长城专家喜忧参半地表示,游人留言刻伤长城反映了长期以来长城乃至文物保护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会澎湃的关切之情,却令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呼吁,在当前长城沿线到处在搞旅游开发的形势下,立法保护长城已迫在眉睫。

整面城墙被刻成了一张大报纸

今年10月的一天,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一大早赶到八达岭长城上拍摄日出。太阳刚出来,斜斜地照着城墙,在侧光下,一时间墙上游人留下的刻字凹凸分明,异常扎眼,郑严猛然感到,整面城墙就像一张大报纸。

记者近日从八达岭瓮城西门“北门锁钥”登上长城,分别沿南北两侧依山而上的长城边走边观察,看到这段3000多米的长城上,不论瓮城四周城墙、长城外侧垛口、内侧女墙以及十几座敌楼,凡游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以制高点北八楼附近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鲜文,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词,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

几位重庆游客对此见怪不怪,他们说,岂止长城,各个景区不都有吗?除非是乐山大佛那样够不着的。而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江苏游客方义峰看到一处女墙上沿被刻下手指粗细的“江苏省”3个大字时显得十分难堪,他对记者说:“在青砖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就能与长城同在吗?我替这位老乡汗颜。”

中国长城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黄永仁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时,各个长城景区普遍遭遇了一次“毁容”高峰。近十多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行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据了解,北京、河北境内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是明长城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精华地段,随着旅游开发的地段越来越多,遭人为破坏的情形也日益严重。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组织的长城万里行考察结果,不算整修不久的丹东虎山长城,从传统上的明长城起点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到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人为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

黄永仁分析,游客登临长城总想留下一点痕迹,是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种陋习。

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11月4日,中国长城学会公布了征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热线电话,到16日共接到信件、电话及电子邮件300多个,收到各类建议220多件,其中个人较多,也有建筑、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

征集来的建议,比较集中的是建议用旧长城砖磨成粉末,调和后在刻字处抹平。有的建议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办法,用传统建筑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补。还有一些具有古代壁画修补经验的文物科研单位表示将就长城去除字迹课题开展相关实验。

但据介绍,以往的长城修缮中,遇到砖石残缺的地方是采用剔补的方法,即把残缺处的碎砖石剔掉,用传统工料填补,然而对城砖表面刻痕这种细致的修复是否适用,还从未尝试过。中国长城学会专家表示,从现有的建议看,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征集活动将延续到今年12月31日,届时将把方案分类汇总,邀请文物、古建专家来论证,希望从中能产生修复长城砖表面刻痕的好方法。

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正在论证之中

长城“整容”在社会上激起了新一波长城保护热潮,也通过一种破坏形式再次凸现了长城保护管理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责任得不到落实的突出矛盾。

以刻字行为为例,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文物保护法》虽然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可是发现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于怎么罚款,《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都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实行。

游人刻字管不住还只是保护长城众多难处中的一个,董耀会就曾经对记者说:“我们对长城这个特殊文物的保护甚至还不如对一座小庙的保护。”明长城绵延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沿线许多地方文保人员、经费短缺,普遍没有专门的保护队伍,保护宣传工作没人做,时至今日仍有农民指着长城问:“这东西有啥用?”。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考察,明长城虽仍号称万里,实际上有明显遗址可见部分还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已不超过2500公里。

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查长城等也列入了工作日程。(

❹ 人类是怎样破坏长城的

77岁的岳邦湖老先生是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长城考古专家。他指出,对长城的破坏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风蚀、暴雨和洪水冲刷以及地震坍塌等。人为因素,一是建设性破坏,如修公路、修铁路、建民房等,这种破坏最厉害,往往直接推倒墙体;二是取土,多年以来,长城因其“年岁”较长被当地人挖去用作上等肥料;三是牛羊等牲畜践踏;四是在城墙上挖洞,用以避雨、避寒,或者在墙下挖洞修水渠。在对长城的破坏中,人为因素远大于自然因素,这是最让人痛心的。

对长城的人为破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宁夏文物局原副局长周兴华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宁夏农村常常挖长城造田或把长城土当作肥料铺洒到农田里,许多农民认为长城土有肥力,可以压碱。后来,又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到了最近二三十年,各类建设性破坏事件迅速上升。在建工厂、修公路、拓开发区、改造城市中,就有不少是以破坏长城为代价的!

仅2005年一年的时间内,宁夏就发生多起损毁长城的事件,其中被媒体曝光的就有十多起,而今年又连续发生多起。2006年9月,某单位在宁夏中卫市境内施工时,擅自将一段长城挖开近200米的豁口。当有关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施工方感觉事态严重,又擅自用推土机将豁口堵上,并在上面插上蒿草,企图掩盖证据。结果,对长城造成二次破坏,原来的长城被彻底弄得面目全非。

无独有偶,记者在宁夏南部彭阳县的长城塬采访时,当地一位知情者干脆指着脚下的石子路告诉记者说,你站的这条路,就压在秦长城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怀武曾指出:“在长城上私建庙宇、乱搭乱建,以长城为院墙、羊圈、厕所或在长城上掏洞居住、储物的情况,不胜枚举。”

长城是跨越多个省份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在对各地长城现状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人类对长城的触目惊心的破坏:

200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修公路向农民征石头,农民找不着,索性上山把长城拆了,以15元一拖拉机的价格,把1000多里的长城砖卖给了建筑商。如今那里的长城连地基都不复存在,永远地消失了。

宁蒙交界的贺兰山三关口长城,由于毗邻采石场,经营者为通行方便,不惜在长城上打开豁口,让拉运石头的车辆在长城上穿行,采石的挖掘机甚至开到了长城上面。

宁夏中卫城北龙公庙附近有一段保存良好的长城。有人竟在距长城只有几百米远的地方挖湖蓄水。结果2005年湖水暴涨,水漫长城,三四百米的墙体坍塌。

2003年4月,陕西省定边县的三家施工单位在修建公路时,在长城上分别撕开了三个30-40米宽的大豁口。此处长城原来高约4米左右,城墙厚度约5-6米,是保存较好的夯土遗迹。三个大豁口一下子就破坏了105米长城,使这段明长城遗址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事件发生后,陕西省文物局迅速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对三家施工单位各罚款50万元。150万元罚款的确是个大数字,但对破坏了的国宝长城来说,即使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近年来,由于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开始修复长城,但这种修复往往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画蛇添足,对长城造成了另一种不可恢复的破坏。陕西省府谷县麻镇残存有一段土夯长城的墩台,2005年,当地一位老人发起了修复长城墩台的募集活动,获得8万元资金,修复了一处明代成化年间的夯土长城墩台遗址,这个新墩台一部分用旧砖,一部分用红砖,都被青色涂料覆盖,与下面残存的黄色夯土极不协调,严重破坏了古长城。

宁夏文物局副局长卫忠告诉记者,曾有一个民营企业家,在未经自治区文物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用新砖包砌了两公里长城,进行旅游开发。结果,崭新的砖砌结构,给这段在当地有“小龙头”之称的古长城造成了灾难性破坏,他投资的800万元也血本无归。而这个“狗尾续貂”的“杰作”,至今没有拆除。

❺ 游客损坏长城的情况

很严重。前两天我刚去的长城。砖面上是各种签名。

❻ 现代人对长城的破坏

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

旅游区城墙上刻字固然难以修复,更让长城专家忧心的是,在长城沿线其他许多地区,保护工作基本没人做

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11月初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

长城专家喜忧参半地表示,游人留言刻伤长城反映了长期以来长城乃至文物保护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会澎湃的关切之情,却令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呼吁,在当前长城沿线到处在搞旅游开发的形势下,立法保护长城已迫在眉睫。

整面城墙被刻成了一张大报纸

今年10月的一天,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一大早赶到八达岭长城上拍摄日出。太阳刚出来,斜斜地照着城墙,在侧光下,一时间墙上游人留下的刻字凹凸分明,异常扎眼,郑严猛然感到,整面城墙就像一张大报纸。

记者近日从八达岭瓮城西门“北门锁钥”登上长城,分别沿南北两侧依山而上的长城边走边观察,看到这段3000多米的长城上,不论瓮城四周城墙、长城外侧垛口、内侧女墙以及十几座敌楼,凡游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以制高点北八楼附近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鲜文,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词,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

几位重庆游客对此见怪不怪,他们说,岂止长城,各个景区不都有吗?除非是乐山大佛那样够不着的。而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江苏游客方义峰看到一处女墙上沿被刻下手指粗细的“江苏省”3个大字时显得十分难堪,他对记者说:“在青砖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就能与长城同在吗?我替这位老乡汗颜。”

中国长城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黄永仁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时,各个长城景区普遍遭遇了一次“毁容”高峰。近十多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行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据了解,北京、河北境内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是明长城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精华地段,随着旅游开发的地段越来越多,遭人为破坏的情形也日益严重。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组织的长城万里行考察结果,不算整修不久的丹东虎山长城,从传统上的明长城起点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到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人为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

黄永仁分析,游客登临长城总想留下一点痕迹,是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种陋习。

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11月4日,中国长城学会公布了征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热线电话,到16日共接到信件、电话及电子邮件300多个,收到各类建议220多件,其中个人较多,也有建筑、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

征集来的建议,比较集中的是建议用旧长城砖磨成粉末,调和后在刻字处抹平。有的建议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办法,用传统建筑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补。还有一些具有古代壁画修补经验的文物科研单位表示将就长城去除字迹课题开展相关实验。

但据介绍,以往的长城修缮中,遇到砖石残缺的地方是采用剔补的方法,即把残缺处的碎砖石剔掉,用传统工料填补,然而对城砖表面刻痕这种细致的修复是否适用,还从未尝试过。中国长城学会专家表示,从现有的建议看,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征集活动将延续到今年12月31日,届时将把方案分类汇总,邀请文物、古建专家来论证,希望从中能产生修复长城砖表面刻痕的好方法。

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正在论证之中

长城“整容”在社会上激起了新一波长城保护热潮,也通过一种破坏形式再次凸现了长城保护管理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责任得不到落实的突出矛盾。

以刻字行为为例,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文物保护法》虽然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可是发现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于怎么罚款,《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都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实行。

游人刻字管不住还只是保护长城众多难处中的一个,董耀会就曾经对记者说:“我们对长城这个特殊文物的保护甚至还不如对一座小庙的保护。”明长城绵延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沿线许多地方文保人员、经费短缺,普遍没有专门的保护队伍,保护宣传工作没人做,时至今日仍有农民指着长城问:“这东西有啥用?”。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考察,明长城虽仍号称万里,实际上有明显遗址可见部分还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已不超过2500公里。

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查长城等也列入了工作日程。1、 对长城建筑的破坏因素
分类(可抗力与不可抗力/自然与人文/缓慢的与致命的)

不可抗力:
因素 被破坏地段 程度 强度 持续度 防护措施
风蚀 在山脊、戈壁平原、风口上的长城,由于缺乏植物或者地形的保护,容易产生风蚀破坏。
案例:同一敌楼迎风面与非迎风面的区别
山西李二口附近山脊上长城
戈壁上的汉长城、亚丹地貌 不同材料效果不同
常年 建防风林、喷保护剂
雨水
浸蚀 被破坏了防水层的夯土墙体、土石夹夯墙体等
展示:长城墙体上的防水构造
由于雨水侵蚀、夯土膨胀、结冰膨胀,导致墙体水土流失、包砖与墙体分离。
案例:墙体与包砖分离、敌楼内的雨水浸渍。 严重
常年 制止破坏、重点区域修缮防水层、喷保护剂
酸雨
侵蚀 酸雨对粘结剂--石灰的破坏,也对长城石刻、砖产生破坏。 轻量
长期 环境治理、喷保护剂
洪水
泥石流 经过山谷、沟地、河流的长城容易受到洪水、泥石流的破坏。 严重
一次性摧毁 无法防治
植物
动物 植物在长城上生长导致防水层破坏;动物打洞、啃噬植物根茎导致防水层破坏 轻量
长期 无法防治/禁牧
地震 我国北方是地震多发带
案例 严重
数十年有一次循环 无法防治
地质沉降 因为地下水、重力等因素导致地质沉降,导致破坏 严重
局部 无法防治
雷电 雷电导致建筑破损、引发火灾
案例:小金山楼被雷电击中 雨季易发
每年 旅游区可以考虑防雷装置
自然倒塌
消失 长城因本身施工质量、粘结剂老化、自身重力等原因坍塌
严重
局部 无法防治

自然因素:(建立自然因素对长城破坏的数学模型)

人类因素:
战争:战争导致长城墙体直接破坏/消亡,为战争而破坏长城修防御工事等。

非不可抗力:

人类因素:
长城两边百姓为生产生活而进行的拆墙行为
交通开发
旅游建设
其他(水库/影视)
旅游者

2、长城的寿命
由于长城之长,我们无法准确地衡量长城的破坏程度和衡量长城的寿命。所以我们提出一个衡量长城的指标:半衰期。我们定义半衰期为某阶段的长城的遗址长度减到长城起始长度一半时
长城的寿命=长城的建筑时间+预期寿命-自然因素导致的减寿-人类因素导致的减寿。
土质长城局部寿命=
石质长城局部寿命=
砖包长城局部寿命=

❼ 人类破坏长城的事例

长城附近的农民在长城上挖洞、砌房等现象较为普遍。河北省迁西县金厂峪镇榆木岭村村民竟然在长城上修了一个厕所,并在城墙上打洞用于排便。山西阳高县守口堡附近村民在长城上掏洞,做贮藏柴草及杂物等使用。此外,长城沿线很多村庄农户的围墙、房屋都是长城砖垒砌的。长城周边的很多山地已被农民或其他人承包,有的承包人甚至在长城或长城遗址上直接挖坑种树。在靠近长城的地方取石取土,开荒种地的更多。没有承包的荒山上,也普遍存在着农民放牧、砍柴、垦荒的现象。这些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不断地在对长城造成破坏..........

❽ 这么多的游客,会对长城有什么危害

没什么危害,长城没那么脆弱,并且你看到的长城都是后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