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导游词
A. 茶峒古镇的旅游解说词
茶洞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故名“边城”。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仑美奂的风情。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洞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到湘西的人,总是牵肠挂肚地要到茶洞一游。按照小说《边城》这张导游图,寻一寻白塔、石碾、船夫的坟;踏一踏青石古道,或者坐一坐“翠翠”听箫坐过的石墩。而今,书中的河街、老店、渡口是否别来无恙?今日的茶峒还是那个堙灭在书中的茶峒吗?
茶峒印象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笔下那个热闹的边城早已不在了,但我还是喜欢茶峒这个地方,因为那里有着原始的沧桑。后来听说2004年湖南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发展茶峒的旅游业。我不知道经过改造和重建的茶峒会不会重现许久以前的繁荣,但它肯定不再是沈从文时代的茶峒了,也将离我们记忆中的茶峒越来越远。
B. 请你为边城茶峒写一篇导游词,要运用景物描写。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
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自然美景
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人文历史
沈从文与边城
以《边城》为代表,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中借助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文学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而茶峒的风俗民情正符合这种人生哲学。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茶峒的风土人情也由此逐渐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并最终在《边城》发表后的七十一年即2005年更名为了“边城”,这怕是沈大师始料未及的。
历史沿革
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嘉庆七年(1802),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奖经此地逃往四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推进大西南。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
近年来,建起了34级石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如今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成为闻名世界的边城。
2005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
传统民俗
如今茶峒还是老习惯,每逢农历w五、十赶集,叫赶“边边场”。早上八、九点钟,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向茶峒汇集。无论男女老少,大都像节日出门做客似的,经过收拾打扮,特别是青年妇人,一律盛装,胸前的银饰和耳上的大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然,也有不少穿T恤、牛仔裤,脚蹬“松糕鞋”的新潮少男少女。中午时分,集市进入高潮。这时候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集市上除了百货、土产摊档各色货物斑驳杂陈之外,有拔牙的游医,占卦的相士,照相的,补锅的,阄鸡的,甚至还有最古老的染布缸。也有个别赤膊短裤的壮汉,肩扛长管火铳,高挑几只羽毛斑斓的野鸡,昂昂然在人丛中穿行。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熟食摊档,柴火灶烟火四燎,大汤锅沸腾翻滚。男女老少围拢周边,手捧大碗满头大汗吃辣椒米粉。茶峒的“边边场”是很吸引人的,它保留了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自然人文
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旅游信息
交通指南
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北临张家界荷花机场(距离147km),东临铜仁机场(距离120km),南靠枝柳铁路吉首站(距离71km),西靠渝怀铁路秀山站(距离50km),更有吉茶、张花高速以及G209、G319国道在县城交汇,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是湘黔渝三省(市)边区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航班:可乘飞机到长沙下,在长沙有直接去茶峒的大巴。
火车:这是相对便捷的方式。坐火车到吉首下,出站后乘坐到花垣的车,或者打车去汽车西站换乘去花垣的巴士,到边城公园或者凉水井下车,再转乘去茶峒的公交。
汽车:张家界汽车站——花垣汽车站。每天一班,13:40——17:40,票价47元,到达后可换乘去茶峒(边城)的中巴,票价10元以内。
美食信息
在茶峒当地的农家饭庄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茶峒菜,菜品美味且价钱也不高。这些美食有米豆腐、血粑鸭子、苗家酸鱼、凤凰腌罗卜、苗家菜豆腐、苗家酸菜豆腐汤等。碰到农历二、八还可以赶“边边场”,很是热闹。
在这里可以吃到油炸河蟹、口味龙虾、蒿草粑粑、油炸水蜈蚣、血粑鸭、大锅盘鳝、油炸竹虫、焖田螺、松脆蜂蛹、麻辣知了等地地道道的湘西菜,价格也不贵,每道菜不超过20元。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节:4月—10月。
C. 怎么写长城导游词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
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
清代以后,早已推动军事价值的八达岭长城日渐荒废。长城的墙体、敌楼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是断壁残垣。新中国成立后,长城的全部建筑被国家保护,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长城和城墙为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受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部面积达到1.9万平方米。1986年又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颁布了证书,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代表领取了证书,现在这个证书的原件就保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1991年八达岭又以绝对多数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D. 《边城》200字左右的内容概括
《边城》简介
内容: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 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他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却羞于表露。以后在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欢翠翠,不胜欣喜,试图说服翠翠,翠翠却十分恼怒。当天,王团总也派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愿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 傩送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爱慕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落水毙命。噩耗传来,二佬傩送十分悲痛,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长年为人摆渡,同时,仍旧有所等待。
E. 写一篇介绍茶峒的导游词400字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
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自然美景
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人文历史
沈从文与边城
以《边城》为代表,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中借助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文学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而茶峒的风俗民情正符合这种人生哲学。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茶峒的风土人情也由此逐渐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并最终在《边城》发表后的七十一年即2005年更名为了“边城”,这怕是沈大师始料未及的。
历史沿革
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嘉庆七年(1802),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奖经此地逃往四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推进大西南。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
近年来,建起了34级石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如今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成为闻名世界的边城。
2005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
传统民俗
如今茶峒还是老习惯,每逢农历w五、十赶集,叫赶“边边场”。早上八、九点钟,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向茶峒汇集。无论男女老少,大都像节日出门做客似的,经过收拾打扮,特别是青年妇人,一律盛装,胸前的银饰和耳上的大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然,也有不少穿T恤、牛仔裤,脚蹬“松糕鞋”的新潮少男少女。中午时分,集市进入高潮。这时候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集市上除了百货、土产摊档各色货物斑驳杂陈之外,有拔牙的游医,占卦的相士,照相的,补锅的,阄鸡的,甚至还有最古老的染布缸。也有个别赤膊短裤的壮汉,肩扛长管火铳,高挑几只羽毛斑斓的野鸡,昂昂然在人丛中穿行。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熟食摊档,柴火灶烟火四燎,大汤锅沸腾翻滚。男女老少围拢周边,手捧大碗满头大汗吃辣椒米粉。茶峒的“边边场”是很吸引人的,它保留了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自然人文
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旅游信息
交通指南
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北临张家界荷花机场(距离147km),东临铜仁机场(距离120km),南靠枝柳铁路吉首站(距离71km),西靠渝怀铁路秀山站(距离50km),更有吉茶、张花高速以及G209、G319国道在县城交汇,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是湘黔渝三省(市)边区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航班:可乘飞机到长沙下,在长沙有直接去茶峒的大巴。
火车:这是相对便捷的方式。坐火车到吉首下,出站后乘坐到花垣的车,或者打车去汽车西站换乘去花垣的巴士,到边城公园或者凉水井下车,再转乘去茶峒的公交。
汽车:张家界汽车站——花垣汽车站。每天一班,13:40——17:40,票价47元,到达后可换乘去茶峒(边城)的中巴,票价10元以内。
美食信息
在茶峒当地的农家饭庄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茶峒菜,菜品美味且价钱也不高。这些美食有米豆腐、血粑鸭子、苗家酸鱼、凤凰腌罗卜、苗家菜豆腐、苗家酸菜豆腐汤等。碰到农历二、八还可以赶“边边场”,很是热闹。
在这里可以吃到油炸河蟹、口味龙虾、蒿草粑粑、油炸水蜈蚣、血粑鸭、大锅盘鳝、油炸竹虫、焖田螺、松脆蜂蛹、麻辣知了等地地道道的湘西菜,价格也不贵,每道菜不超过20元。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节:4月—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