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旅游报发布中国游客文明调查结果:近半数人感到素质提升!是真的吗

11月28日,中国旅游报社发布了2016年开展的“展示天下奇观·感受美丽中国”国内大型文明旅游活动成果。其中一项有20多万人参加的调查活动数据显示:游客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不文明行为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和文物保护等方面;游客文明旅游认知强于行为,律己行为强于律他行为;游客主要从景区、官方、电商、媒体获得文明旅游信息;习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重点。

调查报告对下一步文明旅游建设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实现文明旅游教育全民化。二是提升社会监督水平,努力实现文明旅游制度规范化。三是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文明旅游管理精准化。

本次宣传活动从3月开始,由有奖问卷、签名、数据分析等活动组成。中国旅游报社联合全国26省(区市)旅游局(委)、上海威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天下奇观平台)、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共同举办。共有225292人次通过天下奇观平台参加文明旅游有奖问卷活动,零点公司采集数据2136条。通过问卷活动,有力宣传了文明旅游公约及其他文明旅游的注意事项。活动面向国内展示各省(区、市)景区奇观,宣传祖国美丽河山,引导广大游客从热爱祖国出发,增强文明旅游意识,规范文明旅游行为,养成文明旅游习惯,进而净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质量,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600多家景区积极参与

活动期间,报社联合天下奇观网站作为本次文明旅游专题宣传平台。天下奇观网站免费为全国各地报名景区搭建平台,展播景区视频,发布景区信息,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帮助景区在平台上自主推广,让各个景区利用平台的特殊功能向游客开展文明警示温馨提醒活动。漠河北极村景区、台儿庄古城景区

、上海野生动物园、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等76家景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了本次活动。如:印发“特别提醒”通过活动宣传单页在景区派发、在景区大门、路口、要道设置“特别提醒”易拉宝展架、景区电子显示屏、景区官网、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宣传。向游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对在景区内控制不文明行为方面发挥了作用。

附:调查报告

被访者男女比例、各年龄段数量均衡,涵盖各类学历水平,基于此,本报告将从文明现状,主要问题、原因责任、宣传渠道、国民意识和对策反馈6个方面进行阐释。

1. 文明现状:在旅游业蓬勃发展形势下,游客素质有进一步提升

47.8%的受访者认为两年来中国游客整体素质略有提升,有12.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素质提升明显, 31.4%的受访者则认为其基本无变化。这组数据表明,在旅游业蓬勃发展形势下,游客素质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2. 主要问题:环境卫生类、公共秩序类和文物保护类问题多

旅游不文明现象阻碍文明旅游建设,可分为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物保护和习俗尊重4大类。考察各类不文明旅游现象频次,可利于厘清旅游不文明现象的重灾区。环境卫生类包括随地吐痰、扔垃圾、大小便、禁烟区吸烟、践踏草坪等。30%以上受访者认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和禁烟区吸烟现象较为常见,其中,随地扔垃圾尤为严重,一度高达66.2%。公共秩序类包括公共场所喧哗、插队、长期占用公共设施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不守秩序胡乱插队问题较为严重,受访者选择比例分别为49%和42.4%。此外,文物保护方面,17.9%的受访者见过最多不文明行为是文物乱写乱画。习俗遵从方面,4%的受访者见过最多不文明行为是对当地风俗的不尊重。

3. 原因归责:改变旅游不文明现象须首要提升社会文明风气

42.8%的受访者将旅游不文明现象归咎于社会文明风气不佳,国民文明意识不强,需要政府、媒体加强宣传予以加强巩固。26.8%的受访者呼吁政府从制度、立法上对其予以监督和治理,最大程度杜绝不文明现象。25.2%的受访者认为个人素质低下导致不文明旅游发生,理应通过教育逐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这组数据表明,尽管旅游不文明现象原因涵盖社会、政府和个人,但其关键在于社会文明风气的整饬。

4. 宣传渠道:景区、官方、电商、媒体为游客文明旅游信息主要接收处

32.6%受访者表示经常从景区内接收文明宣传信息。在景区内,游客身处旅游情境,对旅游文明宣传信息更敏感,因此,景区成为文明旅游的主要宣传接收点。此外,旅游局、旅游电商平台、相关媒体和旅行社也是游客接收文明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别占全部受访者的19.2%、17.6%、15.3%和11.5%。

5.国民意识:游客文明旅游认知强于行为,律己行为强于律他行为

对于认知,46.4%受访者知道《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22.7%受访者知道《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12.9%受访者表示两者都知道, 18%的受访者表示两个都不知道。这组数据表明国民文明旅游认知程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针对律己文明行为,4.3%和43.8%的受访者认为文明旅游对旅游体验影响非常大和较大,表示会约束自身行为。此外,32.6%的受访者认为文明旅游对旅游体验影响一般,其基本不会对自身旅游中行为进行约束。

针对律他文明行为,52.5%的受访者表示针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偶尔会制止,但28.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制止。因此,目前游客“律己”意识较好,但更高层次的律他意识还远远不够。

6. 对策反馈:习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首要着手点

从社会层面看,46.7%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需从旅游地习俗的宣传入手,34.6%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需重视个人文明意识培养,而14%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应立法先行,监宣并举。

从游客层面看,47.5%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遵守秩序”的,31.8%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习俗遵从”的,13.2%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爱护环境”的。这组数据表明,游客心中秩序是文明旅游的首要因素,入乡随俗为第二因素,爱护环境为第三因素。

无论是宏观社会层面,还是微观个人层面,帮助游客“入乡随俗”,尽快融入当地生活风土,激发游客的“归属感”,对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意义重大。

根据调查情况,活动举办方提出如下文明旅游建议:

1.加大宣传学习力度,努力实现文明旅游教育全民化

首先,加大旅游相关机构内宣传,实现“有的放矢”,精准宣传到位。通过与旅游相关各级政府部门、旅游集散中心、旅行社以及旅游相关电商的合作,涉及游客旅游范围线路,涵盖游客旅游衣食住行,将文明旅游宣传渗透到各类场景。

其次,加大学校内宣传,坚持“全面出击”,扩张宣传范围。在社区、学校进行刑事多样的文明旅游宣传,对全国统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进行的旅游文明教育。让学生去学习,然后管理自己、管理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

2.提升社会监督水平,努力实现文明旅游制度规范化

首先,健全投诉机制。旅游者素质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其与制度、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应在出境游、交通、住宿、就餐、景区服务等常见投诉地点,针对常见投诉问题进行管理,切实做到投诉方便,事前有人受理,事中及时处理,事后有人管理,促进文明旅游发展。

其次,健全法律监督机制。首先,应加强旅游政策、法规的立法与监督工作,要力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法律、法规上控制人们的旅游行为。其次,应加大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经济惩处力度,从经济上约束人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鼓励文明旅游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利用自媒体,创造良好舆论监督氛围,从道德约束国民旅游行为。

3.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文明旅游管理精准化。

旅游景区,是为旅游者服务的接受地,也是为游客进行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的重要机遇,因此,应当着实从不文明行为警觉意识、文明旅游服务理念、文明旅游服务内容、文明旅游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相关素质,以增强其示范作用,提升其带动水平,实现精准监督管理,将其打造成为移动的文明旅游提醒牌和警示岗,基于此,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② 如何引导中国游客文明出游,在国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一些人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陋习,使国内景点成了“垃圾场”,到国外被人“另眼相看”,不但与有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华文明相背离,也有损中国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化措施,来提高我国公民的外出形象。关键词:出境旅游;旅游者;外出;形象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不少外国人也有这样的抽象概念。中国人符合文明的言行举止,就成为一种“礼仪之邦”的经验证实因素,不断使“礼仪之邦”在他们那里从抽象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正面。相反,一些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则成为一种“礼仪之邦”的切身证伪因素,不断使“礼仪之邦”从抽象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负面,甚至变成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东西。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随着旅游业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形象就代表着我们华夏民族的形象。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外国人也对中国人、中国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中国人符合文明的言行举止,就成为一种消除误解和偏见的正面因素,反之,则会成为一种加深误解和偏见的负面因素。


一、我国旅游者在外出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一)公德缺失 我国公民作为出境旅游者,在外出的过程中,缺乏公众意识,如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不守秩序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插队、猜拳行令、扎堆吵闹;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担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跷“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蛮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等。自认为习惯所为,无伤大雅,谁也管不着,但这种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置周边他人于不顾,有损自己,也“伤”及他人,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失国人的尊严。

(二)违章违规 跨出国门,还有大量旅游者在知名景区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择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随意刻画、攀折花木、越位游览、违章野炊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等。甚至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不顾景区提示、导游提醒,明明有禁令,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此种不文明行为当为突出,影响较坏,破坏较大。待人如待己,我国不少古物严禁拍照,因照相机闪光灯会对文物表面造成损坏,国外亦如此,可一些游客仍然偷偷甚至明目张胆拍照留念,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礼仪之邦的形象。

(三) “入乡不随俗” 游客游览过程中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不尊重旅游地的习俗、触犯宗教禁忌;出国后不了解境外文化,甚至了解一些也不放在心上。如在中国,看到可爱的小孩喜欢赞美几句甚至抚摸一下头部,但在泰国,除和尚外任何人不能抚摸他人头部,也忌讳他人赞美自己的婴儿,据说这会引起恶鬼对婴儿的注意。作为国际旅游,这种“入乡不能随俗”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容易误导外国人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很容易使外国人对我国的形象作出消极、歪曲的评价。


二、我国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根源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广泛存在,既跟旅游活动自身的某些特性有关,也跟现阶段我国旅游者素质普遍较低,而旅游消费教育管理又长期滞后有关。具体来讲,不文明行为现象复杂,呈现多因,旅游者、环境、管理方均有“责任”。

(一)文明程度不够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异地性和暂时性,这一特征在旅游者行为上则表现为道德感弱化、责任约束松弛、占有意识外显等特点。“旅游者—无姓名—无责任”的结合,容易形成“抛弃旅游耻辱”的倾向。旅游者随意丢弃废弃物、乱刻乱画、随意采摘等行为多源于此。旅游者文明程度不够,认为可以不拘小节;外出旅游是休闲,凡事不必认真;不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种“模糊”心理驱使下一旦空间置换,便极易放松、暴露自己。一些旅游者国内国外“判若两人”,国内还能注意形象,但走出国门,便出言不逊,行为不雅,甚至违法乱纪,关键在于文明程度不够,修养不到家,不能做到“慎独”。

(二)与客观环境有关 有些不文明行为是旅游者“自愿”,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完全是个文明程度不够所致。但类似于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看红绿灯,这些行为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客观环境造成的,此时稍微缺乏自觉性,便很容易促成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如国内交通人多车多,尤其是上下班拥堵高峰期,许多人担心影响上班不得不“明知故犯”,一次“侥幸”成功,助长了更多次数“侥幸”的发生,结果养成了习惯。如果交通便利,秩序井然,恐怕就不会有人担心误点而产生毫无意义的“闯红灯”想法。

(三)管理不善造成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景区管理尚需完善,行业运作尚需规范。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中,出境游起步晚、发展猛,政府、业界对这一与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协调的“火热”现象准备不足,被动适应,不能及时出台有关规章,管理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景区设施不足,服务不周,导致旅游者“非自愿”违规,如垃圾桶间隔较远,厕所指向不明,卫生打扫不及时,容易使旅游者产生“不合作”心理,做出不文明行为。加之诚信机制缺乏,旅游者处处提防导游人员“欺客”、“宰客”,无暇顾及不良习惯;领队劳动强度太大,未能尽到提醒告知的义务。这些因管理服务不到位都容易在旅游者身上体现出来。

(四)文化习俗差异而致 有些不懂礼仪、违章违规、破坏习俗、触犯禁忌等不文明行为,固然与游客缺乏文化涵养、旅游常识及旅游规范意识等因素相关,但很大程度是由于地域、国度文化习俗的差异造成的。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山坡、路边或城市中建有许多石头砌的“马王堆”,用于指示方向或象征吉庆,有的游客便感觉不伦不类,有失环境自然,类似这种行为当地是很忌讳的。外国人对中国人询问年龄、收入、婚否颇为反感,其实对中国人来说则是一种客气;请人吃饭不停劝吃,本是国人的热情,却让外国人受不了。文化习俗不同,旅行知识缺乏,入乡不能随俗也就在所难免。


三、提升我国出境旅游者素质的几点建议 提升我国出境公民旅游文明素质,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景区、旅行社以及每位游客的共同努力。固有的景观是不变的,但公民旅游素质的养成是可以培育的。优美的景区、文明的游客,才能真正形成旅游文明的亮丽风景。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 教育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方式方法,要教育人们“先做人、再做事”,传统的道德观不能丢。一要强化思想认识,增强游客“形象感”。通过短期培训、旅行告知、发放资料等形式,使游客深刻认识到个人形象在出游中的重要性。在国内是代表省、市的“地域大使”,在国外则担负着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大使”的角色,一言一行,皆为他国评判中国的直接依据,当慎之又慎。二要推进道德认知,提高游客对道德规范的知晓率。要把培养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长流水、不断线,采取新闻宣传、知识竞赛、举办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国人加强关于国际礼仪方面的教育宣传,首先从国内旅游抓起,形成文明旅游的新风尚。

(二)要注重优化环境 环境育人,环境约束人。置身于良好的环境,公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就会得到提高,不良陋习也会得到约束而不随意放纵。优化环境要以推进道德养成为切入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等创建活动,引导公民革除各种旅游陋习,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针对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文明、不礼貌问题,强调公民要做到“三管六不”,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口出脏言;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花草。同时要大力推广先进典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去年导游英模文花枝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对提高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弘扬旅游行风正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生逢英模辈出的时代。只要牢牢把握时代要求,遵循宣传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一定能使典型宣传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工程发挥更大作用。

(三)要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存在的很多旅游不文明行为,正是长效机制缺乏所致。一方面,要加大告知的力度,告知的前提是要尽快出台具体的出游规范,应充分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如美国旅行商协会制定的《生态旅游十戒》、加州制定的《旅游者伦理规范》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使游客出游管理有规范,行为有依据。旅行社要搞好行前的文明礼仪培训,游客报名后必须参加,培训结束后现场进行文字考核,直至合格为止。另一方面,要措施有力,严格执法,有些陋习单靠教育是不能改变的,必须有罚款和硬性的制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多次“犯规”的游客给予处罚,有效制裁游客在景区及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不能因为乃小事一桩而熟视无睹,对小事不重视,必然会出大事;对小错不纠正,必然会出大错。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之差所体现的就是点点滴滴小事的汇集之中。新加坡、韩国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帮助国民形成了良好习惯,值得借鉴。特别是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导,其举报中心应增加境外游文明礼仪事件处理功能,凡经查实,对屡屡造成不良影响的领队和组团社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 通过提升国人旅游素质,继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文明素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身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一员,我们要谨记那千年文明的积淀,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抹光辉的荣耀。

③ 中国人在旅游不文明的行为,要具体事例。

提高素质做文明观光
旅游中见过的不文明的行为还真不少,例如:随手扔果皮、乱扔食品包装袋、随地吐痰、在古迹上乱写乱画、破坏花草树木、衣着不整敞胸露怀、语言行为粗俗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损形象,也给景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提高修养素质,大家举止文明,在旅游观光时,玩得才有档次,才开心。有时遇上不文明的行为,就会让人心里堵得慌,没了雅兴。记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游,看见一个小伙子抢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观者都指责那年轻人。遇到这样不开心的事,还有什么心情旅游?一次在都江堰,由于天气太热,有个男士就脱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来真的很不雅观。记忆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车,为了赶时间,一急之下便挤着要抢先上车,突然觉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头一看,原来所有乘客都在排队,我一下就脸红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后面去排队上车。的确,如果没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丑陋的举止,就会成为过街之鼠。
当然做文明的观光客,不能只说别人,不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提高修养素质,还得从点滴开始,从自己身边做起,像公益广告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文明行为点起一盏盏明亮的灯,大家都参与进来,就会照亮一个世界

④ 世界旅游组织高官为何说中国游客文明有礼的

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曼努埃尔·巴特勒·哈尔特8月30日表示,中国游客在文明出游、旅行准备,以及新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总部位于马德里的世界旅游组织此前发布报告说,2017年,全球出境游市场增长强劲,中国出境游消费额达2580亿美元(约合1.76万亿元人民币),几乎占到全球份额的五分之一,位居出境游消费贡献国第一位。排名第二的美国为1350亿美元,德国、英国和法国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目前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全球十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⑤ 如何看待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

旅游中见过的不文明的行为还真不少,例如:随手扔果皮、乱扔食品包装袋、随地吐痰、在古迹上乱写乱画、破坏花草树木、衣着不整敞胸露怀、语言行为粗俗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损形象,也给景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提高修养素质,大家举止文明,在旅游观光时,玩得才有档次,才开心。有时遇上不文明的行为,就会让人心里堵得慌,没了雅兴。记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游,看见一个小伙子抢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观者都指责那年轻人。遇到这样不开心的事,还有什么心情旅游?一次在都江堰,由于天气太热,有个男士就脱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来真的很不雅观。记忆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车,为了赶时间,一急之下便挤着要抢先上车,突然觉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头一看,原来所有乘客都在排队,我一下就脸红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后面去排队上车。的确,如果没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丑陋的举止,就会成为过街之鼠。
当然做文明的观光客,不能只说别人,不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提高修养素质,还得从点滴开始,从自己身边做起,像公益广告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文明行为点起一盏盏明亮的灯,大家都参与进来,就会照亮一个世界。

⑥ 如何根治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看法

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分析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闲暇时间外出观光、度假的游客日渐增多。中国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部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也屡屡受到国内外媒体的披露和报道。有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当众脱鞋、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声说话、坦胸露背、爱占小便宜等不雅行为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虽然这只是少数部分出境旅游者的行为,但是却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居民留下不好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上升到用来代替全体中国人,进而会影响到国家形象、国际交流活动以及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加强国民出行文明行为,也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字:旅游 不文明 形象 发展
一、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
1、美国:骑在华尔街金牛上大肆拍照
纽约华尔街的那只金色铜牛,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到纽约的游客常常要到牛前合个影,希望带来点好运气。然而,有一群中国游客则是翻身骑牛,大肆拍照留念。
旅游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项休闲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但一桩桩、一件件境外“丢人事件”发生后,我们需要静心反思,中国游客怎么了?
2013年07月30日 09:36
来源:大河网
2、埃及千年神庙浮雕被刻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
晚报讯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⑦ 我国公民应如何做到文明出游

我国公民要做到文明出游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尊重景区规定不带禁带用品;
2,不讲究排队乱插队;
3,公共场所中不大声说话或喊叫;
4,不要随意乱扔垃圾;
5,严格遵守旅游团规定时间不迟到;
6,不在景区禁止拍照的地方照相;
7,遵守游览地的民俗风情。

⑧ 导游领队在带团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导游领队,在带团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是十大文明古国之一,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近年来的国民出境游却因不文明行为而给国家蒙羞:今年9月5日,几段“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相关人员进入“游客黑名单”;不久前,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而事件被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斥“丢人都丢上天了”;纽约华尔街的那只金色铜牛,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到纽约的游客常常要到牛前合个影,希望带来点好运气。然而,有一群中国游客则是翻身骑牛,大肆拍照留念……
从马尔代夫的沙滩到阿尔卑斯的雪顶,从耶路撒冷的哭墙,到玛雅文明的圣坛,中国游客的足迹踏遍七大洲,在旅途中欣赏着世界的精彩。从出使西域的张骞,到东渡日本的鉴真,从西天取经的玄奘,到七下西洋的郑和,千百年来,中国人走出国门,世人也同样在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国庆假期将至,出境游再成热点。在打点行囊出发前,别忘了提醒自己:文明出境游,为祖国代言。每一名出境的中国游客在国外都是一面反映中国的镜子。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文明礼仪。文明出境游不仅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构成,也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
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破坏景点设施、故宫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骑在600多年文物上玩自拍……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文物古迹、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上的污染, 影响游兴, 破坏环境气氛, 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同时,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还往往会给其自己及他人身平安带来隐患。
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并施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同时开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进入“游客黑名单”将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出境、银行信贷等。因此,只有文明旅游才能提高国民素质,维护国家形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文明旅游,人人有责!

⑨ 如何解决中国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

“文明”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二谈出国出境文明旅游
夏廷献
西方一家媒体(注:《今日美国报》)2006年9月7日以“中国游客的不雅行为恶名远扬”为题嘲弄中国游客“喜欢推推搡搡,不停地抽烟,遇事还不肯让步”,“一场噩梦,他们太吵了”,“从来不守规矩”等等(转引自《参考消息》9月9日头版)。
这家报纸说中国游客“恶名远扬”,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他们西方国家自己做得也不怎么样。
美国的情况怎么样,手头没有现成资料。法国《世界报》2006年9月5日报道“英整治不文明行为从婴儿抓起”,该文说: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也苦于不文明行为的增多:包括吐痰、涂鸦、说脏话、乱扔垃圾、街边醉酒、宣化吵闹、强行乞讨等。更加严重的还有打人耳光取乐的“掴掌乐”、破坏公物、偷盗、吸毒或贩毒等(以上转引自《参考消息》2006年9月10日第6版)。老牌的以绅士闻名于世的英国尚且如此,以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意思的是,法国报纸刊登英国苦于不文明行为增多的消息,其实他自己也是“一屁股屎”,如果不信,到法国首都巴黎一游就知道了。
早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的西方主要国家尚且如此,更遑论我们属于发展中的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正在发展之中。中国游客在西方人眼里有点“不文明行为”,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游客的素质也会逐步提高起来。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人也曾给欧洲制造过麻烦,被称作“丑陋的美国人”。几十年过去,“丑陋”的程度才略为减轻了点,但“霸气”依然故我。
笔者这样说,决没有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开脱的意思,我是要说,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不文明行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一样,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作为地球村的人,都有一个继续向文明迈进的问题,不独中国人,不独中国游客。有关部门对“不文明行为”的纠正,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文明”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从根子上说,人类仍然没有摆脱“动物性”的一面,野蛮草昧的残余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各色人种,概莫能外。
换句话说,人类从野蛮到文明,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总体上脱离了“蒙昧时代”,但仍然或多或少地遗传了“动物性”的一面——不够文明的自然行为。例如不守秩序,喧哗吵闹,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的不卫生习惯等。就某个地区某个“个体”来说,可能遗传的更多一些。中国游客是不是就比西方游客做得更差,从总体上看,我不这么认为。我亲眼看到,欧洲大都市马路上“闯红灯”的多是西方人,中国游客倒反而还不敢。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高级”在可以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感性,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级、低级动物做不到。但人类对自己“动物性欲望”的控制(法律、制度、道德等)也不是万能的,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文明”都处在渐进的“过程”之中,谁要不要说自己的“文明”就好得不得了,企图用一种文明代替其他众多文明。
各种文明还是和谐相处取长补短为好,旅游文明或曰文明旅游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