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全羊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来到塞外青城呼和浩特,风味美食游也应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
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不可无食,
“
民以食为天
”
嘛。论起呼和浩特的风
味美食,不能不先说稍美和莜面。稍美、莜面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有特色的两种主食,新城、
旧城许多餐馆都经营。
稍美:亦作捎卖、稍麦、烧麦。把面擀成薄皮,垫粉面碾边成荷叶状,然后包以鲜羊肉
馅,捏成石榴状,上笼蒸熟后,晶莹透明,味极鲜美。早年都在茶馆出售,故称
“
捎卖
”
,也
因其边稍如花,故称
“
稍美
”
。归化城稍美早在明清之际便成享誉塞外乃至京师
(
北京
)
的驰名
美食品牌了;现以旧城大北街
“
麦香村
”
(百年老店)及其在新城总局街南口的同名分店特制
营销的最为著名。
莜面:
即燕麦面,
有
“
三熟
”
之说,
即麦粒要炒熟,
和面时要用滚开水烫熟,
成形后蒸熟。莜面食品耐饿,是劳动人民最喜爱的食品。俗谚云:
“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
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
”
。莜面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微量元素,为天下粮食营养之王,
常食有益于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保健。莜面食法与季节有关。
春、
夏季多用凉菜调
拌,如山药丝丝、水罗卜、黄瓜等新鲜蔬菜;秋、冬季则用羊肉汤、腌菜汤等调拌。食用时
均以油炝辣椒末调拌,
香辣可口。
莜面食品的做法也很多,
主要有搓鱼鱼、
窝窝
(
猫耳朵
)
等。
武川莜面是最为有名的。
“
武川焖三宝
”(
莜面、山药、羊肉合焖一锅
)
是饭菜合一的精品美食。
莜面系列主食与相应菜肴,以
“
莜面大王
”
、
“
半亩地
”
等饭店为营销名店。主要食品还有糕。
特别是在婚礼寿诞时,非吃糕不可。糕,即用黍米面蒸熟后,反复揉轧,揉好后有以下做
法:
油炸糕:捏成皮包上豆馅或菜馅炸熟,也可直接炸成片状蘸糖吃。市内各饭店在喜
宴上都将此装盘上席。
素糕:蒸熟揉好后的糕直接佐以烩菜或炖肉带汤食用,一般小饭馆才经营此项。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常用主食:
荞面饸饹:
将荞面和好压成饸饹,浇肉汤食用。和面时加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则别有风
味。因荞面可
“
食疗
”
糖尿病,市内许多专营店生意兴隆。不过据《本草纲目》介绍,荞面类
食品不宜与羊肉同吃。
呼和浩特市
(
简称
“
呼市
”)
的副食品主要有牛、羊、猪肉,其次也有鸡、鱼、骆驼肉、驴
肉。蔬菜则主要有土豆
(
俗称
“
山药
”
、学名马铃薯
)
、长白菜、圆白菜以及夏令乃至四季各种
新鲜蔬菜。
呼市的酒类主要有:
白酒:亦称
“
烧酒
”
,以高粱酒为最佳,主要地产的有金元呼白、成吉思汗酒等;当然,
区内其他盟市进货的河套系列、奥淳系列的白酒亦颇受欢迎。
呼市人喜饮砖茶
(
吃稍美时必喝
)
,也有人饮花茶。市内饮奶茶的也不少。奶茶系蒙古族
的常备饮料,用牛奶加砖茶熬成,饮时可加盐。赴蒙餐馆就餐,吃蒙古包子(蒸羊肉饺)
、
蒙古馅饼,奶茶是少不了的。
呼市地区许多饭店、餐馆经营的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有:
涮羊肉:将鲜羊肉切成薄片,放火锅内烫熟后,蘸芝麻酱、香菜、腐乳等佐料食用。很
多蒙、汉、回族餐馆均有特色经营,其中
“
小肥羊
”
为精品名店。手扒肉(亦作
“
手把肉
”
)
:系
蒙古族佳肴,
即将大块鲜羊肉煮制,
锅开后就可食用。
新城西街的玛拉沁饭店特制的手扒肉
鲜美无比,颇具特色。烤羊腿、烤羊排:市内多数饭店都有营销,蒙古大营、敖包相会酒店
和世纪兴隆美食广场推出的此类名菜颇受食客欢迎。
烤全羊:
内蒙古饭店、
新城宾馆等高星
级饭店和草原旅游点向贵宾团游客推出,每只在
1500
元左右。
过油肉:
瘦猪肉
(
以里脊肉为最好
)
加蛋清粉面,
抓匀后过油,
然后再炒一下,
鲜嫩味美,
极受欢迎。这道大众菜,除清真餐馆外,市内绝大多数餐馆都
“
拿手
”
推出。
和林炖羊肉、托县黄河鲤鱼和哈素海鲜鱼佳肴更名闻遐迩,有专营店推销。
㈡ 写蒙古大草原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一起领略无边的大草原风光。
我们今天要去蒙古大草原,这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瞧,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草原上的湖泊像一块块蓝宝石镶在画卷上,美丽极了。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看到这些,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多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只只白蘑菇。蒙古族人民过的是游牧生活,他们住的就是这种活动的家——蒙古包。蒙古包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用木杆,牛皮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顶中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可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这几天,大家可以住进蒙古包,享受一下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骑马,摔跤,射箭样样精通。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小伙子会展示各自的风采。女子喜欢唱民歌,跳民族舞蹈。在会上还能尝到草原特色美食:奶茶、烤全羊、奶豆腐……介绍到这儿,大家肯定垂涎三尺了吧。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那达慕大会早在稻谷飘香的八月份就举行了。不过,没关系,在明年的八月份,我们旅游团会组团前往。希望您下次也来我的旅行社,还是由我为您介绍蒙古族的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
小女子为你弄了一个,请笑纳!!!
㈢ 介绍新疆的导游词最优美的最简短的
我们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当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但我却对新疆人民的当地习俗非常感兴趣。
新疆人民有三大类习俗,分别为:饮食习俗、服饰习俗、民俗禁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当地的饮食习俗了。
新疆人个个都是热情好客的,并且非常大方,只要你去做客,他们会热情地把你请进屋子,并端上他们风靡全国的一大名馔——烤全羊,再配着别致的各类抓饭,一大盘一大盘,毫不吝啬。他们还有和烤全羊相似的手抓羊肉。无论谁家办喜事、丧事,手抓羊肉是必不可少的菜。当他们饿了时,他们的小吃可谓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烤包子、拉面、油塔子、奶茶。更奇特的是他们能把羊奶、牛奶制成许多奶制品,这些奶制品,这些奶制品不但有纯天然的浓郁的奶味,而营养价值相当高。再有就是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那种奶香和酒香的混合味道真能把天上的神仙都引来。
到了寒冬腊月,他们还照样在街头围着火炉吃西瓜,并且还吃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新疆的饮食独有一道风味。那里的食物,天上美味,那里的人民,热情大方,新疆真是一个好地方!
㈣ 烤全羊的讲解词,谢谢,急
你去 理博士烤全羊的视频看看 视频的最后有几句讲解词
㈤ 求《草原》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一起领略无边的大草原风光。
我们今天要去蒙古大草原,这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瞧,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草原上的湖泊像一块块蓝宝石镶在画卷上,美丽极了。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看到这些,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多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只只白蘑菇。蒙古族人民过的是游牧生活,他们住的就是这种活动的家——蒙古包。蒙古包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用木杆,牛皮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顶中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可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这几天,大家可以住进蒙古包,享受一下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骑马,摔跤,射箭样样精通。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小伙子会展示各自的风采。女子喜欢唱民歌,跳民族舞蹈。在会上还能尝到草原特色美食:奶茶、烤全羊、奶豆腐……介绍到这儿,大家肯定垂涎三尺了吧。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那达慕大会早在稻谷飘香的八月份就举行了。不过,没关系,在明年的八月份,我们旅游团会组团前往。希望您下次也来我的旅行社,还是由我为您介绍蒙古族的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
㈥ 草原导游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 “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㈦ 查日苏草原导游词
大家好!你们见过草原吗?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来到这里,会使你流连忘返,时时沉浸在草原的无限乐趣,站在草原上,你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大地一片绿色,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一片绿色的一员,仿佛自己是这片绿色中的一棵小草。否则老舍先生也不会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篇四:草原介绍导游词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原,奔腾的骏马,热情的蒙古人,香喷喷的烤全羊......描写内蒙古草原的作文 八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内蒙古的希拉穆仁大草原,一下车,就有一群热情的蒙古人唱着歌来迎接我们,而且最后一个下车的人,要喝三碗马奶酒,这等好事当然让一位大叔叔拥有啦!
一下车来,我就看见了一排排的蒙古包,有砖头的,有像帐蓬布一样的;有白色的,也有蓝色的,很漂亮。我和几个小朋友奔跑在青青的草原上,偶尔会看到星星点点的五彩斑斓的小野花,花色的小奶牛群,三三两两的骏马靠在一起,悠闲地吃着草儿,时不时地抬头看看,用尾巴甩一甩,鸣叫一声,远远看去,身上油光发亮,真想骑上去试一试。 终于要骑马了。骑马前,我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心里有一点恐慌、紧张和兴奋,心想:"我会不会从马背上摔下来呢?骑马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上马时,我紧紧地抓住扶手和马绳,心中就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在空中荡啊荡啊,心里更加紧张了。但真正跑起来的时候,我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原来骑马没有什么好恐慌的,不就是坐在马背上,给马倌们带着跑吗。当加快速度的时候,我感觉胃都要晃出来了,屁股颠得好疼啊,但是心里感觉好爽啊。由于我在最前面,所以回头看去,马队拉得长长的,叔叔们哈哈笑着,阿姨们哇哇叫着,小朋友们兴奋地唱着,大家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多漂亮而又生动的马队啊!经过1个小时的马程,我们到达终点,下马后,我的腿脚很酸,心里超爽,带着恋恋不舍地心情结束了草原骑马。
㈧ 介绍济南的导游词
济南,这是一座以泉水闻名的城市,所谓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便是说的美丽的泉城济南。
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被称为“泉都”,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早就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清凉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老舍爷爷也写了许多关于济南的文章,有《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小说《大明湖》等。老舍爷爷的“第二故乡”便就是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
济南的小吃也很多呢。像比较著名的便是泉城大包、草包包子、孟家扒蹄、名士多烤全羊、油旋等等,来济南的话,一定要尝一尝济南的风味小吃。
济南,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一座美丽的泉城,这便是我的故乡,它的名字,叫做济南。
㈨ 求完整,简洁的导游欢迎辞(新疆乌鲁木齐的)。
乌鲁木齐导游词 各位团友: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而富饶的新疆和首府乌鲁木齐市,我叫xxx, 是新疆xx旅行社的专职导游, 现在就请各位再检查一下自备行李物品, 请问各位的行李物品都上车了吗?那好,请各位坐好, 我们现在就要开车了。 (车开动)各位。现在呢?我的新疆之行已经开始了,在此, 我再向各位团友介绍我们公司的司机xx师傅, 他是我们xx旅行社连续三年优秀服务人员称号的获得者, 驾车技术及经验是多年来得到国内外游客一致好评的, 所以大家的安全请放心, 在此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大家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为期三天的新疆之行, 将由我和x师傅为各位服务,在这些天里,各位如果有什么困难、 疑问和要求请各位及时提出,我和x师傅也将会尽力解决安排, 同时预祝我们这一团队的新疆之行圆满、顺利、开心。 为了方便大家在新疆的日常生活,在此呢, 先向大家介绍一些在新疆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新疆现有52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是13个, 而这些民族又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对于伊斯兰教来说是特别忌讳吃“ 猪”肉的,所以各位在这里尽量避免说到“猪”这个字,以及猪肉、 猪肝等。 新疆和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 所以对大家来说请各位能够在这些天里适应晚睡晚起的习惯, 另外我们在通知时间上以北京时间为准。 由于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 而乌鲁木齐又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所以气候是以干燥、 炎热、以及太阳光辐射强而著称的, 所以各位在新疆要多喝水和多吃水果, 千万不要舍不得使用防晒霜和护肤品。 由于新疆人心胸宽广,所以新疆人买东西都是以“公斤”为单位, 各位在新疆的这些日子里买东西都要适应这个习俗。 下面由我简单介绍一下边陲重镇乌鲁木齐。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这个名字源自于准葛尔蒙古语, 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 清朝时,乌鲁木齐称“迪化”市,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解放,因“ 迪化”这个名字有“启迪教化”之意、含民族歧视, 所以在1954年恢复成乌鲁木齐这个名字。美丽的乌鲁木齐, 既有现代大城市的繁华,又有历史名城留下的风韵; 既有东方都市的绚丽风采,又充满西部边陲的异域风情。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水土肥沃, 是古代西域著名的“耕凿弦涌之乡,歌舞游冶之地”。 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从市区穿过, 城东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雪峰, 城南是雄伟壮丽的南天山山脉;城西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妖魔山, 上空有云即积,积云即雨;城正中的红山,小巧而陡峭, 如飞来之物,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级砖塔,称之为镇龙塔, 它又是乌鲁木齐市的标志和象征。 乌鲁木齐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游牧民族的交集地, 如今又是全疆和全国的交通枢纽。 每天近50多条线路的几百辆班车开往全疆各地, 铁路有通往内地的兰新铁路, 有通往喀什的南疆铁路和通往阿拉山口的北疆铁路;并有通向北京、 上海、成都、兰州、西安等地的直达列车。 乌鲁木齐机场每周有航班70架次以上, 另有小型班机通往全疆10多个地、州、市、县, 大型班机直飞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兰州、成都、 敦煌等地。它同内地的许多大城市建立了协作关系, 并与国外有广泛的经贸联系,是全疆的政治、军事、文化、 经济的中心。乌鲁木齐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它是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城市,降水量小, 每年的平均降水量是194mm,年平均气温约15.2摄氏度, 无霜期179天,日照时间是2821小时,温差约10. 7摄氏度左右。不过,尽管这里降水里少, 但因有天山冰雪融水而水量充足。 乌鲁木齐独特的地理气候使它的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 如矿产资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如今乌鲁木齐的农业、工业、 牧业、商业飞速发展,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总人口约218万, 主要有13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汉族人数居多,其余是哈萨克、 回、蒙古、锡伯、满、达翰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 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汉族占74%,少数民族占26%左右。 乌鲁木齐属年轻型人口结构的城市,35岁以下的人口占70.5% ,平均寿命72.14岁,男性70.58岁,女性73.45岁。 这里众多民族的各种穿戴、语言、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构成了乌鲁木齐五光十色的奇异风彩。每年5— 10月是乌鲁木齐的旅游旺季,此时可以领略瓜果之乡的风采, 品尝驰名中外的哈密瓜、西瓜、香梨、苹果、葡萄、杏子等水果, 还可以饱餐民族风味的烤全羊、羊肉串、抓饭、烤包子、烤馕等; 这些风味食品在乌市各大宾馆、饭店、集市上都可以买得到。 乌鲁木齐的民族工艺品也享誉世界,经加工制作的各种玉雕、 宝石工艺品、维吾尔披肩、民族小刀、绣花衣、花毯、 乐器等是中外游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美丽的乌鲁木齐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从这进而出发, 踏上天山南北的“古丝绸之路”, 那沿途的古今名城的绮丽风光和西域灿烂的文化遗迹, 将会使人惊叹不已。 好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就已经行驶在北京路上了, 这是乌市新市区(共八个区一个县:沙区、水磨沟区、天山区、 头屯河区、南山矿区、新市区、东山区、达板城区、乌县) 的中心交通大道。公路两旁坐落着三星级酒店:塔里木大酒店, 四星级:环球大酒店、吐哈大酒店、火炬大厦以及大型商场—— 准葛尔大厦,同时新市区政府、区图书馆、 科技馆也坐落于公路两旁。 我们现在又到了沙区的边路------新医路公路, 左边是新疆医科大学,右边为乌鲁木齐市九个公园(动物园、 水上乐园、人民公园、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儿童公园、 鲤鱼公园、新城公园、植物园)之一的儿童公园,说到医学院, 它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俄罗斯设计师设计, 所以现在我们看它的楼房从外观上完全是俄罗斯风格。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又到了友好路, 这条公路的命名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性的,1957年以前称友好路, 从1957—1978年又命名为“反修路”,直到1978年后, 又回复原称为友好路,说到这里, 大家就明白了这条路名字变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苏关系的见证。 现在,我们公路的左边是昆仑宾馆,也称“八楼”, 因为它是乌市最早的一幢高层建筑,故现在公共汽车站站名也叫“ 八楼”,随着我国及我区经济的发展, 八层楼对我区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就连部分居民楼也超过八层。 此时,我们右边为自治区人民大会堂,建于70年代, 其设备及装饰方面部分超过了全国人民大会堂, 它一墙之隔的就是乌市国际博览中心
㈩ 新疆伊宁导游词怎么写300字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这句精当、贴切的赞语,随着西部打开发的声浪不径而走,传遍五湖四海。它说出了所有来疆客人的共同感受,也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自豪之情。
伊犁确实很美。它美的独特,美得不同凡响,连滋养它的伊犁河也是悠悠然向西流的。伊犁是中亚腹地一个温馨绿岛,是遥远西陲一方天赐宝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开放的江南……,少有这样鲜亮的蓝天碧野;少见高山下的万顷良田!在这里,雪山长河落日映衬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牛羊毡房牧场与现代城镇叠合在同一个画面……
伊犁没,美就美在幅原辽阔面积大——
伊犁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辖八县一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209万,地区行政公署设在“花都”伊宁市,这里是北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伊犁地区为天山各支脉环绕分隔,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异的自然景观。这里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东西文化荟萃,加之民族众多,具有浓郁的民风民俗,形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
这里降水充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资源雄厚,物产富。伊犁地区北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东北与塔城地区的乌苏市相连,东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毗邻,南和阿克苏地区的拜城、温宿县连接,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边境线长421公里。
伊犁美,美就美在民族风情特色浓——
这里的居民有40多个民族成份。主要有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满、回、俄罗斯等13个民族。这么多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间风情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强悍、惊险的哈萨克叼羊、赛马、姑娘追;也可以看到欢快、风趣的维吾尔“麦西来甫”。你可以听到深情优美的回族“花儿”;也可以欣赏到锡伯族弓箭手百步穿杨的风采。你可以走进哈萨克毡房去作客。你可以去维吾尔农家看他们的蓝马车迎新娘,你可以吃一吃这里香喷喷的抓饭、抓肉,尝一尝鲜嫩爽口的烤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