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写一篇完整的导游

个人认为,你应该先了解景区的详细情况,之后再根据你自己的了解来写一片适合的导游词

㈡ 导游词的结束语

给你一段北京导游的结束语,供参考——结束语随着汽车往前开,我即将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北京人生活的故事要说的太多、太多,您要是想再深入、深刻、细致的了解北京人的生活。那您就得再次来到北京,找个四合院,住上一段时间。用您的心去感受,北京的热情,用您的眼去观察,北京的变化,用您手上的相机,记录下北京带给您的每一个感动瞬间!在过去的几天当中,我们参观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游历了有明清24皇帝居住的皇宫——紫禁城;品尝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地方美食;感受到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受到了党中央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见,可见政府对我们此次“北京之行”的重视。那我想,“北京之行”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见证了中国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这30年来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改变。21世纪的北京,将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科技领先、文化教育发达、民主法制和道德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短短两三天要想了解、体会,实在是太难,太难。文化传承是一个“熏”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厚积薄发。随着中国的崛起,现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中国风”,学习中文、看中文电影、读中文书籍成为了现在西方年轻的人流行时尚。 不信我给您举几个例子。美国迪斯尼公司动画电影《花木兰》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它就是取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叙事诗《木兰辞》;电影《功夫熊猫》,爱看电影的同学一定看出来了,有很多故事情节,熊猫的打斗动作就源自于中国香港电影;日本改编的《三国志》和《水浒》,从漫画到游戏,衍生产品在亚洲各地热销……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此次之行的目的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同是华夏子孙,应该学好中文,让我们共有的文化传统“薪火相传”。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共铸辉煌! 好,北京导游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㈢ 求一篇导游词

信阳鸡公山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朋友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总面积约1829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人口约770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红色区域的中心,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信阳地区,南依大别山,西南靠桐柏山。大别山东西延伸,形成了江淮的分水岭。这里库、塘、堰,星罗棋布,水域面积广,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渔业产量高。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因此,信阳被称作河南的“鱼米之乡”。

信阳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信阳各类资源极为丰富。有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而饮誉海外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有储量、质量均居全国第一的非金属矿珍珠岩和膨润土;有产量居全国首位的银杏资源等。近几年来,信阳的工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形成电力、轻纺、建材、化工、机械、食品、医药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好了,信阳市的基本情况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游览今天的第一个景点——鸡公山。

鸡公山,古称鸡翅山,位于信阳市南38公里处。主峰海拔784米,状如雄鸡引颈报晓,故称报晓峰。主峰两侧有蜿蜒的灵华山和逶迤的长岭,宛如雄鸡的两翼,人们称“鸡翅翅”。整个形象犹如雄鸡昂首振翅挺立于群山之中,显得分外壮观,故名鸡公山。

鸡公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5月,国务院把鸡公山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国大避暑胜地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驰名中外。它是由奇峰怪石、云海雾潮、泉溪瀑布、林木花卉、山庄别墅诸多景观构成的自然风景区。

鸡公山地处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雨量1346.9毫米,年均气温12℃。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平均气温23.7℃,最高气温32℃。三伏盛夏,午后如秋,夜如初冬。有“三伏炎热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之美誉。

鸡公山的云海也很壮观,有“云中公园”的美誉。鸡公山的山泉星罗棋布,有“十泉九瀑”之说,山顶莲花池旁有“宝剑泉”,玉喷珍跳,竞向上涌,为山泉之冠。南街有“普济泉”,笼子口有“笼口泉”,二道门处有“甘泉”,还有“鸡公泉”、“消夏泉”等。鸡公山有大小瀑布20多处,除响水塘瀑布在西麓外,其余均分布在东沟,所以叫东沟瀑布群。

鸡公山的最早开发于明朝。1903年美国传教士迪林·李立生和施道格一行数人登山避暑,而后在西文报纸上宣扬,称赞鸡公山“山径深幽,泉源甘美,气候清爽,适宜避暑”。于是,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牧师、传教士、富商巨贾和中国官僚军阀蜂涌而至,建造中西各式别墅500余幢。“桃源真有新天地,十里风飘九国旗”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后几经战乱和自然损坏,现在212幢。有人把鸡公山别墅群誉为“世界建筑博览会”。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鸡公山脚下,请大家随我下车登山。登鸡公山有两条路,一条是登山古栈道,人们可拾级而上;另一条是1963年修造的盘山公路,可以乘车上山。今天我们选择步行登山,走4公里山路就可以到达山顶,虽然会累一些,但沿途景色十分秀丽,使你感到不虚此行。

登山栈道是通往山上中心旅游区的主要通道。主要景点有百步梯、中天门、牛耳寨、八字石刻、五怪石、二道门、甘泉、陡石崖、笼子口等。

现在我们将要攀登的是百步梯,共有台阶四百余级,请大家做好准备。我引领各位徒步登山。

过了“百步梯”,就是中天门了。中天门也叫一道门,是进山古道的第一道山岗。本来这里是没有门的,1990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修建,供游人休息用。一道门内两边山坡上有蜿蜒起伏的石砌垣寨和寨门,形如牛耳,人们便叫它“牛耳寨”,传说是唐末农民起义屯兵处,由于明清时期战事多,山民也曾在此避兵祸。

好,请大家驻足看这块摩崖石刻,它被当地群众称做“八字石刻”。在这块石壁上,刻有“青分楚豫,气压嵩衡”八个隶书大字,每字50厘米见方,竖排两行,上下长2米,是鸡公山第一任公安局长揭觉广于民国二十三年所题,楚豫泛指南方和北方,狭意指湖北、河南、嵩衡指中岳嵩山,它生动地再现了鸡公山的地理位置和雄伟气魄。

现在,我们站在观景台上,请向南看,在对面的山脊上,怪石嶙峋,有的像爬行的乌龟,有的似蹦跳的青蛙,有的状如觅食的野猪,有的形似振翅欲飞的山鹰,有的像道人礼膜拜,人们称它为五怪石。传说五怪石是五个屡考不中落榜秀才的化身,他们听说“鸡公有灵,有求必应”,于是上山烧香求告鸡公,保佑榜上有名。鸡公化作拾柴人在此拾柴,遇到这五人一个问:“老头,鸡公灵否?”一个问:“到山顶还有多远,快累死我了”,有的还对老人说了些无礼的话。鸡公见他们读书不用功,上山怕苦怕累,活着不过是酒囊饭袋,于社会无用,就将他们化为怪石,永远留在半路上,教育后人要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五怪石”。

我们看到的用石块砌成的这座小石屋,便是二道门所在地。到了这儿,登山古道路程已过一半,故有诗曰:聊将藤椅作肩舆,八足乘风力有余。二道门高弹指过,尘劳暂息却长嘘。
我们沿小道走十多米,便可看到一口清泉,此处泉水似玉乳甘露,清凉冷冽,终年不断,当人们登山旅游到此,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之时,饮此泉水既解渴又美容。

现在我们看到路南侧的这座山头就是陡石崖,它凹壁悬崖,状如山崩,崖高约50米,宽20多米,从这台阶上去可以看到崖上刻有“钟秀毓秀”四个大字,每个字40厘米,横排2米,它是原鸡公山管理局长房向离于民国二十六年所题,意指美好的环境培植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又赞扬了鸡公山的环境优美。

立在路旁不起眼外的这块花岗石碑,高1.38米,宽60厘米,厚25厘米,民国二十四年当地居民自发捐资为当时的鸡公山管理局局长丁兆麟先生立的碑,碑文“深洽民情”四个字很耐人寻味,它充分再现了丁兆麟先生勤政廉政、体察民情的清官形象。各位朋友,在当前社会风气不太好的情况下,这块碑是否也在向世人呼唤,只要我们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历史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呢!

大家请看这里就是笼子口,它上大下小,呈喇叭状,出关口可到山顶。过去没有盘山公路,上下山必经此地,又因这里是进山的第三关卡,所以叫做“笼子口”。

各位朋友,我们登上山顶了,请大家往前看,那就是报晓峰。报晓峰又称鸡公头,是该风景区的主峰,海拔745.5米,山势雄伟,突兀拔起,从东侧观赏,像雄鸡饱食而卧,神态安祥。有“气压嵩衡”之美传。明朝诗人曾称赞道:“突起云霄疑健斗,乍惊风雨欲专鸣”。凡是到鸡公山游览的人无不以登上报晓峰为快。难怪有人说:“不上鸡公山,徒过京广线;不登报晓峰,虚游鸡公山”。报晓峰踞群山之上,置身峰顶,远山近景尽收眼底。游人至此,将体会到杜甫诗句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若是清晨登上报晓峰观日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霞光,洒满群山,映透云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现在请大家随我指方向看,那是美文学校旧址,又称美国大楼,位于公路北,现为部队疗养院。该楼造型美观,雄伟挺拔,两翼和主体尖顶结构匀称,貌似教堂,是风景区著名的外国建筑之一。那边的是叶帅旧居,又称元帅楼,居于北岗北端的高坡,视野开阔,可俯瞰全山风光。1964年,叶剑英元帅为把军事训练推向高潮,亲自领导全军大比武,登临鸡公山期间,在此下榻。原称二号别墅,叶帅住后,又称元帅楼。

请大家向南边看,那儿有一座亭,为逍心亭,原名中正亭,因蒋介石消极抗日节节败退,后人将此亭易名为逍心亭、伤心亭。原亭较小,60年代自然损坏,1984年在原址重修。那边有一池,为西人浴池。通过一片翠竹,接连出现明珠般的三潭碧水,系昔日洋商富户合资兴建的人工浴池,山民称它为西人浴池。此三池依山作势,构思精巧,四周树障林屏,鸟语花香。虽系人工,宛若天开。人们仿杭州胜景,称为“三潭印月”。

朋友们再请看那边,那是颐庐,又称志气楼,此楼为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于1921-1923年所建,楼名由靳云鹗的号“颐恕”而来。整座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中国人承担。楼高30多米,有拱门、回廊、楼顶有平台覆钟状轿亭。墙体用清一色长方形花岗岩石块砌成。远远望去像一座雄伟秀丽的宝塔,是鸡公山最有特色、首屈一指的建筑。它座落在南北之间的陡崖上,与报晓峰南北对峙,在众多别墅中可谓出类拔萃。故有诗云:“楼阁连云看不尽,堂煌华竟让颐庐”。据说靳云鹗来山避暑消夏,目睹鳞次栉比的洋楼别墅,看到外国人趾高气扬,欺辱华人的架势,愤愤不平,决心要在鸡公山上建造颐庐,压倒山上各国建筑。这一行动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为了纪念靳云鹗这种民族气节,人们将此建筑称为“志气楼”。

现在我们到了避暑山庄游览区,位于鸡公山西北马鞍山坡,原称“辛店避暑山庄”,是湖北督军肖耀南及其同僚于1921-1924年建造的9幢别墅。整个山庄自成村落,构成“S”形,各座别墅造型各异。1986年国家有关部门投资修复的别墅有梅园楼、桃源楼、桂花楼和会议厅。这里现已成为鸡公山“别有天地”的游览避暑胜地。

鸡公山山上山下共有七十二景,最引人入胜的还有大东沟悬挂的二十多条瀑布,飞银泻玉,错落有致,姿色天成,令人心醉神驰。为了便于人们观光,现已架通了1100长的空中索道,游客们乘坐缆车,如腾云驾雾,纵览群山,奇妙无穷。
现在给大家30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㈣ 家乡美景的导游词——诸城少一点,50——150个字左右

各位来旅客您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诸城源,诸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依世界风筝都潍坊,东临滨海名城青岛,南靠新兴港口城市日照,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胶新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南线贯穿诸城,市内6条干线公路四通八达,乘车1小时可达青岛、日照两大港口和青岛、潍坊两大机场。
诸城在历史上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赵明诚《清明上河图》诸葛亮,王尽美。如果你是诸城的话你肯定知道一些。介绍下人口120W 得利斯 新郎,福田,自己吹一下,
再就是苏轼了 古时候叫密州,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这写的 超然台 ,恐龙博物馆,北诸城,南自贡 恐龙之乡 水上公园

㈤ 关于家乡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趵突泉游园赏泉。
我们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
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
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
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
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府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面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游客们看到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现在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字,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游客,这里是尚志堂景区。尚志堂原是“金线书院”(亦名尚志书院),由金线泉得名,同治九年,山东巡抚相宝祯建书院,手书额“尚志堂”,“尚志”是“仁义”的意思。堂后设斋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此后,相继改为“校士馆”、“师范传习所”、“存古堂”,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个院落显的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树丛,掩映道路,形成绿廊。院内名石“待月峰”属宋代寿山艮岳遗物,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轮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轩)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扑鼻,人们还把该院称作“玉兰院”。
漱玉泉景区与尚志堂景区相邻。东侧高近4米,重约8吨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显,纹理凹凸,具有皱、痩、透的优点,名叫龟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之物。别小看这块石头,它是重要文物,现凤、龙、麟称为四大灵石,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名石,极为珍贵,称为镇城之石,堪称泉城第一名石。传说在这块石下留影将可健康长寿。这方名石立于这苍松翠竹之间,宛若一幅立体山水画轴。龟石北面隔路处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环绕,山径盘曲,青松垂荫,登高望下可一览园内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这个呈长方形,四壁栏杆皆有汉白玉石砌成,洁白温润,清澈可见的泉池。您们看,泉水从石壁上平展溢出,状如水晶帘幕,经过一片云集的乱石斜溅,活泼欢腾地泻入这方远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声琅琅,响若漱玉,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的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为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内由正厅溪亭、叠翠轩、回廊、大门构成,奇峰耸立,松竹掩映,整个院落显得朴实清幽。门楼、正厅、迎门屏风前后均为当代文豪郭沫若民题字。正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对联体现着郭沫若大师的文才。院内东墙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迹出自启功、蒋维崧等著名书法家之手。纪念堂正厅,迎门耸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创作。厅内陈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迹、各种版本的著作和书画家为纪念堂所作的字画极为珍贵难得。漱玉泉景区名泉众多,除了千秋飞流的漱玉泉,还有春城飞花的柳絮泉、千载神奇金线泉,古朴如镜皇华泉,水声声情马跑泉等诸多名泉。您们看,天资慧质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这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吗?
东门入口区建筑中采用了许多“建筑小品”。运用障景手法,迎门叠山,避免一览无余,山高4米,宽13米,长30米,气势磅礴,青条披扶,松柏储涧。山后溪流环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绕绕山穿洞进入南侧景色开朗的枫溪区。枫溪开阔狭长,透视线达120余米。前景为向岛榭,中景为曲桥,远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两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东南的沧园,是一九五六年为纪念明代嘉清年间济南的著名诗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沧溟)所建,因其自称沧海一勺,故为沧园,共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园内植有奇花异木,陈列有各种盆景,如果在冬季,苍松滴翠,修竹婆娑,腊梅盛开,恰似一幅立体岁寒三友图。沧园,内设王雪涛画,王雪涛是当代著名画家,善长小写意,与潘天寿、李苦禅等齐名,展室内珍藏着200余幅珍品遗作,供游人长期观赏。
白雪楼景区西临无忧泉,东靠枫溪岛、南沿新泉池,白雪楼位于景区中心。原来的白雪楼是明代万年间所建,楼是五间两层,坐北朝南,前面出厦,落地木鬲,起初称“历山书院”、“白雪书院”直到嘉庆八年,楼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楼”匾额。光绪年间,在此居住的胶州人匡源在门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沧溟先生祠”的匾额。房舍后为李姓居住,扩建公园时被拆除。白雪楼是李攀龙的读书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为“宗工巨匠”,蔚为一代词宗。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写过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集》,考中进士后去陕西任按察司提学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与巡抚殷中丞意见不合,辞职东归,后起复为浙江按察司副使,转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楼景区藤萝掩荫,地形开阔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娱乐中心,每天丝弦悠扬,古筝阵阵,专业剧团为游客献上他们精心创作的节目,听曲观泉别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门占地1575平方米,东西长47.5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设计新颖,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韵味十足的垂花门,配以悬山歇山钩连干革塔屋面,门楼飞檐,前后丹柱,双脊比翼。红柱、绿瓦,盎然古意。石级、围栏、平台典雅庄重。门前方池总长29米,宽9米,池内吐水吐雨,人造喷泉珠溅玉。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迹,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喷珠屑玉水澜翻,盈鲁育齐相鼎峙”的楹联摘取自乾隆的诗文笔迹。整个建筑空间通透,园景显露,景色交融,流线贯通,迎门假山上的红枫、耐冬、青松、翠竹与大门相映增辉,优美和谐,有关专家认定,趵突泉南大门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济南又一重要景观。
万竹园是趵突泉的园中园,位于公园西邻,是一座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它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外有白云、白龙、东高、望水、登州、杜康诸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明代隆庆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归隐济南,居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购得此园,又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李苦禅珍藏的书画、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长期展出,供游人观赏,万竹园也称李苦禅纪念馆。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园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利用墙、廊、溪、桥等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这个园子现有186间房舍,各院厅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庑参差错落,梁、额枋等处彩绘和雕刻的人物、鸟兽巧夺天工,细腻逼真。进门假山为清末民初遗物,万竹园以竹为基调,各色名贵花木繁多,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万竹园是个不可多得的园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它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㈥ 家乡的导游词-----山西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编辑本段]气候条件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 张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土特产】
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畅销国内外;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阳核桃,柳林木枣。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六味斋酱肉、双合成糕点、推光漆器、晋祠大米, 隰县金梨等。
【特色菜】
定襄蒸肉 五寨猪黑肉炖粉 羊杂烩 猪血灌肠
【小 吃】
“三倒手”硬面馍 保德碗坨 拨鱼 代县麻片 刀削面 豆腐脑 豆沙糕 繁峙疤饼 高梁面鱼鱼 广灵豆腐干 河曲酸粥 黄糕 稷山麻花 解州羊肉泡馍 晋南醪糟 晋中油糕 砍三刀 拉面 老劲子麻花 猫耳朵 孟封饼 面麻片 平遥牛肉
平遥碗托 荞麦圪坨 荞面灌肠 烧麦 烧麦 神池麻花 涮羊肉 太谷饼 太后御膳泡泡糕 太后御膳泡泡糕 太原头脑
豌豆面 闻喜煮饼 忻州瓦酥 羊杂粉汤 羊杂烩 羊杂碎汤 阳城肉罐肉 阳高杏脯 阳泉飘抿曲 应州牛腰 油糊角 油面
油炸馓子 油炸馓子 莜面 莜面窝窝 莜面窝窝 榆次灌肠 元宵 原平锅魁 珍珠粥 猪血灌肠

名胜古迹的导游词

杭州西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平方公里。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杭州为吴越古都,又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人物辈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和传诵千古的诗篇,与西子湖畔大量名胜古迹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谨墓等,互为印证。另外,还有游客必往的灵隐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构成以西湖为主体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妩媚的美姿,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