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的不文明行为
㈠ 如何减少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应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措施
1通过文化和教育来根治不文明旅游行为
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中应该加强人文精神渗透,培养民众的公德心是杜绝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根本所在。从游客来说,强化自身文明素养教育,是一生的课题。不光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文明出游习惯,家长和老师更应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身行为去影响下一代。由此可见,文化与教育对人们的行为影响力最明显,通过文化和文明来塑造良好的旅游氛围,这也成为全社会都需要努力的事情,将文明灌输到每一个旅行者的头脑中,就可以使他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可以明晰如果因自己不文明行为给旅游景点带来的损害,那便与休闲活动愉悦身心的初衷背道而驰。
2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不文明旅游行为
不文明旅游行为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除了在道德方面要加强约束力之外,法律规范也是约束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利刃”。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应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来处罚那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实际角度来看,法律法规已经将一些不文明行为相关执法权赋予给景区管理者,使得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惩处变得有法可依。尽管如此,法律并非万能,在法律之外还有更多努力可做,对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更需要相互提醒,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和约束相融合,让文明出行变成旅游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旅游者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旅游景区和导游应该发挥引导监督作用
对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的发生,景区和导游也承担一定的责任,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景区应该承担起提示、引导、劝阻、督查的责任。一方面,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文明宣传提示,时刻提醒游客的行为不要跨越文明界;另一方面,要在景区配置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方便游人来丢弃垃圾,除此以外,景区管理人员巡视巡查,也可以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从导游的角度来看,跟团旅游是大部分人进行出行的首选,旅行社更应该让导游们在维护文明上尽责任,对于那些因相关文化和知识缺乏而导致的不文明行为,导游应及早提醒,发挥他们的监督功能。
要让文明旅游变成常态,还需要从完善民众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入手,不仅要形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意识,还要将这种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落实到行动中去,避免成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旁观者。不断的去改善旅游环境,才能够让文明旅游蔚然成风,进而保证“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消失的无影无踪。
㈡ 旅游不文明行为有哪些
旅游不文明行为有: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等等。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曾多次曝光该类恶习,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举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25万人次,而观众离场后,现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自己吸烟很放松,但让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请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排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插队大打出手。2013年2月,海南龙王别院候车点,游客曾因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加塞被工作人员制止,恼怒成羞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
㈢ 旅游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大部分有哪些啊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㈣ 文明旅游导游该怎么做,旅游不文明行为案例,中国人
这个也太多了,强制购物啊
㈤ 试从导游的角度说说如何规避出镜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你好!就我个人的带团经验来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第一,出团前多内了解。这里是指了解旅游目的地容国家的风俗民情,旅游禁忌等事宜,避免游客抵达后因某些行为冒犯当地居民;
第二,旅游过程中多做提醒工作。中国某些游客的素质确实不高,此时导游要耐住性子多做提醒,就像带着小孩出游一样,虽然很调皮但是要多提醒懂文明讲礼貌,说话控制音量,吃饭要注重形象等等,不要忽视提醒工作,很多时候客人在国外都还是比较听话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要变成了说教让人反感;
第三,回团后多反思总结。针对此次行程中客人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多做总结,争取下个团注意避免类似问题,多次出团即可掌握方法。
祝你导游之路顺畅高升!
驴友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㈥ 旅游不文明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不文明行为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教育问题。这里面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充实,精神文明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社会原因。第二、文明行为需要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一个很好的文明旅游的环境,这是环境原因。第三、游客个人修养和素质也会影响他的行为。这是个人原因。
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根本的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建立健全文明行为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督查考核等长效机制。比如,旅游部门要建立包括行前培训、行中督促、行后总结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建立导游和领队全程文明教育责任制。管理部门要将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列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和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而公民个人,根本的是要认识树立荣辱观重要意义,根除陋习,见贤思齐。
㈦ 在景区观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导游该怎么办
劝导
㈧ 针对旅游不文明现象,导游员应该如何做
只能够善来意的提醒。因为没有源执法权。
如果游客随地乱丢垃圾,可以将垃圾进行收集。
我想,每个人都要面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导游能够耐心的将垃圾收集起来。
别的游客也会支持,做出不文明行径的游客,也会有所收敛。
㈨ 导游可举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还敢任性吗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两项旅游业行业标准将于5月1日起实施。新规范明确指出,导游、领队有权通过旅行社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游客不文明行为。
《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首次将“文明旅游”以旅行社行业标准的形式明确下来,《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则是规范文明旅游引导的第一个专业性行业标准。
《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从法律法规、风俗禁忌、绿色环保、礼仪规范等总体的内容要求,到吃、住、行、游、购、娱,以及突发紧急情况的具体处理,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还赋予了导游、领队通过旅行社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权力。
据了解,在此之前,国家旅游局还实施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在全行业开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
《暂行办法》规定,县、地(市)、省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游客不文明行为”采集报送等工作。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管理工作。同时,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目前没看到新规详文,还未研究具体操作办法。”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负责人叶飞表示,大家都在说“文明旅游”,构建“文明旅行”,游客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导游的监督还是旅游局开出“黑名单”,都只是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游客的自律。
对于新规,叶飞认为,游客的素质需要逐渐提高,一些习惯和行为有时很难短时间内通过规范来约束,这有一个过程。另外,游客不文明行为如果不能纳入征信系统,这个规范实施起来意义并不大,因为对游客没有太多约束力。
㈩ 导游在旅途中有权力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吗
2015年5月1日开始,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两部旅游新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正式实施。新规赋予了导游、领队“监督游客”的权力,其中明确指出:导游领队需在出行中提醒游客有关法律法规、风俗禁忌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导游领队可以通过旅行社,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和后果严重的游客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告,并在旅游主管部门核实后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