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极游客人数突破多少人

据报道,自2007年,南极旅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十年间中国赴南极旅游的人数大幅增长。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统计,2016年南极旅游季,全球访问南极的人数共计44402人,其中5145人来自中国,占比达12%。中国也成功超越澳大利亚,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旅行第二大客源国。

此后,这一数字一路猛增,几乎每年一翻。2012年,登陆1059人;2013年,2188人;2014年,3126人……游客数占比也从3.2%,增长到如今的12%。“预计在2018年的南极旅行季,中国游客有望突破6000人。”国内专业南极旅行运营商,行之悦旅行创始人杜创表示。

B. 南极海水中发现的“死亡冰柱”,能说明什么自然现象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也有了显著提高,新时代的人们已不再满足衣食住行上的消费,更多人有经济有时间都会选择外出旅游。其实人生就是一段旅途,从生到死。而活着就要好好活,要知道这个世界还是很奇妙的。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以下的奇妙世界。

美国人在南极发现了一件怪事,让人们提高警惕,这是咋回事?


至于这一现象为啥只有在零下几度才发生,有科学表明,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大多就是因为死亡冰柱而死的。在南极这个神秘且陌生的环境,同样也令人着迷与好奇,当然这个地方也拥有许久美丽的海湾与壮丽的冰山。看完这些,各伙小伙伴对这种现象作何理解呢?

C. "英国媒体南极拍到""死亡冰柱"",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是什么情况"

在南极的格陵兰岛附近有一种奇特的景观,一根巨大的冰柱从海面延伸到海底。这根冰柱生长速度极快,而且对海洋生物有着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它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所以被成为“死亡冰柱”。

物极必反,生生死死本身在自然界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英国媒体拍摄到的南极的“死亡冰柱”也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我们在满怀敬畏之情的同时不禁感叹自然界的力量。生命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延续是多么偶然而又不可预料。

D. 刚刚开放的南极旅游项目,到底能不能保证游客的安全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首先发起去南极旅游,当时每年前往南极旅游的游客几百人;2007~2013年,平均每年有4万人次到达南极。到2013年,中国游客到达南极的总人数不到千人。目前,去南极旅游的人数正在以每年10个点的速度上升。所有南极游船公司都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规定,在国外早已是成熟的旅游项目,操作安全系数非常高,从未发生过人命伤亡事故,相比其他地区旅游而言更加安全。

一、跟团游

跟团游的优势就是省心。目前国内还是有很多旅行社开设了这条旅行线路,只要人去即可,其它的事情都由旅行社解决。跟团游最好的就是解决了住宿问题、语言交流问题、导游问题,最为关键点是有导游在自己放心,观看的景点多,见识层面较广。缺点也不是没有,主要就是局限性大,没那么自由,关键是要比自由行贵许多。可能有人会比较差异还有去南极的旅行团啊。不仅有而且还挺多,某宝上面一堆的相关旅行团。

二、自由行。

来南极自由行也算是一种无形胜有形的挑战,所有的事宜都得自己操心这。甚至是有些不懂的地方还得自己去研究考察询问,语言这道难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车熟路的。不过说麻烦也仅是一时的,只要登上船,一切就可全当作是跟团了一样。如果英语还算是过关的朋友,建议你们还是自由行,为旅游冲动一次也未尝不可。重点来了:一切以安全为重。自由行一定要有一定的经验,菜鸟千万别选择自由行。别到时候遇到困难真是头疼了。

E. 南极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到底死了几个

一共五人.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埃文斯因神经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死亡.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F. 南极“血瀑布”的流血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极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以及捕鲸队。

报告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死亡区”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1994年估计全球海洋共有149个“死亡区”,但2006年“死亡区”可能已多达200个。最早发现和记录到的“死亡区”在美国东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罗的海、卡提加特湾、黑海和亚得里亚海东北部。最著名的“死亡区”在墨西哥湾,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泄的养料导致的。最新的一些死亡区出现在南美、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的沿海。海洋“死亡区”对渔业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如果风能够将富有营养的水冲走,“死亡区”就可能复活。环境规划署呼吁沿海国家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染,遏止“死亡区”持续增多的势头。

G. 史上最惨烈的空难是什么情况,257人醒着从万米高空坠入岩浆

你所说的这个空难应该是发生在南极洲的埃里伯斯火山,这次空难导致了257人的死亡,整个飞机中的乘客无一人幸免。而且更让人觉得恐怖的是这257人很有可能是被岩浆给活活烧死的。这起事故的原因到现在都是一个谜,但是这起事件的伤亡人数以及影响都是十分的大的。很有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就是大自然的魔力吧。

后来总部派遣了搜救队,在南极洲的山上找到了飞机的部分残骸,但是照现场的部分残骸预估,大部分的机身应该都坠入了岩浆。而按照飞机受损情况来看,机身在坠入岩浆之时,有可能那25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还活着。这一发现,使得整个机组人员以及乘客的家属都倍感伤心,这也意味着这些遇难者很有可能在去世前还忍受着巨大的煎熬。但由于事情发生也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当时的科技条件很差,所以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但我们还是对受难者表示哀悼。

H. 英国南极探险队遇难原因

Robert Falcon Scott (6 June 1868 – 29 March 1912) 这人是UK的国民英雄啊。

1910年,史考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他这次的目标是要成为第一个到达南地极的人。但他发现这次他有一个竞争者: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

准备
对于物资的运输,斯科特决定在南极采用狗、小马、拖拉机并辅以人力拖拉的运输方式,但斯科特本人对小马并不了解,他简单的认为沙克尔顿曾经成功使用的小马将同样的表现良好。被派遣到西伯利亚挑选雪橇犬的塞西尔·迈尔斯在当地收到了斯科特的命令,要求他同时采购小马,可迈尔斯是一名训狗专家,他挑选的小马最终被证明质量很差并且不适合南极探险。在迈尔斯采购动物的同时,斯科特在法国和挪威测试了他计划使用的拖拉机,并招募了沙克尔顿探险队中的伯纳德·代作为他的拖拉机专员。

[编辑] 始初
斯科特的这次探险之旅一开始就伴随着一些问题,最终延误了向南极点进军的日程和为探险所作的准备。在从新西兰去往南极洲的途中,斯科特探险队所乘坐的新大陆号被浮冰困了20天,比其他的船只受困的时间都要长很多,预留的过冬准备时间被迫压缩。在卸货的时候一台拖拉机还掉进海里。恶劣的天气和不适应南极环境的小马使补给点布置的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探险队的主要补给点——“一吨营地”就因此布置的离预定位置(南纬80°)靠北56公里,掌管小马的劳伦斯·奥茨建议斯科特杀掉杀掉一些小马作为肉食补充并将补给点向南设置在南纬80°,但斯科特拒绝了这一建议,据报告称奥茨对斯科特说:“先生,恐怕有一天你会后悔没采纳我的建议。”,完成补给点布置之后返回营地时,斯科特得知阿蒙森的探险队抵达了南极洲并在自己营地以东320公里的鲸湾扎下了营地。斯科特并没有为应对阿蒙森的出现而修改他的探险计划,他在日记中写到“那条合适且明智的路线正等着我们”。

前往南极点
斯科特向南极点的远征开始于1911年11月1日,一支由小马、狗和拖拉机组成的运输队按不同的速度从营地出发,它将最终补给一支4人组成的向南极点冲锋的小队,但远征队里没人知道斯科特会挑选谁组成这支小队。而对于狗的使用,斯科特在途中向大本营发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指令,导致人们不知道是否要为科考和返回保护这些狗,斯科特的助手无法理解斯科特的意思,最终在迎接探险队返回时没有使用雪橇狗。 随着探险队的旅程逐步向南,探险队的规模也迅速减小,在1912年1月4日时,只剩下两个4人小队的探险队抵达了南纬87°34',在这里,斯科特宣布了最终冲击南极点的人员(包括R.F.史考特,亨利·鲍尔斯中尉,爱德华·威尔森博士,爱德加·埃文斯海军军士和劳伦斯·奥茨陆军上尉),其他三人(泰迪·埃文斯、威廉姆·拉什利和汤姆·克里恩)向北返回营地。五人小队於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35天。斯科特的失望和愤怒表达在他的日记中,他写道:“糟糕透顶”、“白日梦终醒”和“老天啊,这里真是个伤心之地

最后的旅途
沮丧的斯科特探险队于1912年1月19日踏上返回营地的1300公里的旅途,斯科特在日记中写到:“这次返程恐怕将是十分劳累而且无聊透顶的”。尽管回程中天气恶劣,探险队仍在2月7日之前完成了500公里左右南极点高原部分的旅程,随后的几天探险队沿比尔德摩尔冰川下降,行进了100公里,在这段行进中,埃德加·埃文斯的身体情况严重下降,2月4日埃文斯的一次跌倒使他“行动困难”,2月17日的又一次跌倒后,埃文斯在冰川脚下死去。

这时探险队前面还有670公里的旅途,恶劣天气、冻伤、雪盲、饥饿和劳累消耗着斯科特探险队的毅力,他们挣扎着向北行进。之后奥茨的身体状况因为战时受的老伤而急转直下,奥茨在3月17日早上留下著名的一句话:“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 be some time.”后走出了营帐走向死亡,他的尸体至今仍未被发现。余下三个人又向前行进了32公里之后,于3月19日在主给养补给点前18公里(越过原计划补给点位置38公里后)扎下了最后的营地。第二天席卷而来的暴风雪阻挡了探险队的脚步,在随后的9天中,探险队消耗了所有的给养。尽管他在3月23日时已停止记录日记,斯科特还是在3月29日写下了他的遗言,他写道:“最后一段,上帝保佑我的伙伴”。斯科特给包括威尔森的母亲、鲍威尔的母亲、他之前指挥官、他自己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写了信,斯科特还写了一封给公众的信,这封信中他对探险行动做了辩护,并将探险的失败归结为恶劣天气和其他不幸,结尾斯科特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我们这么做是冒险的,我们深知这点,运气没有在我们这边,这都是天意,我们没什么可抱怨,只能努力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得以幸存,我将向世人讲述我的同伴的毅力、进取和勇气,并将以此激励每一个英国人。我们的遗骸和这些潦草的便条也将一定会讲述我们的故事,而且我们富强的祖国会证明,一定会证明,那些支持者我们的人的信心没有被辜负。

I. 夺取南极的斗争中为什么挪威人比斯科特一行人早一个月登上南极并安全返回陆地,而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牺牲

最主要的原因是斯科特带的挽畜是矮马,他这一错误最终致命,西伯利亚矮马无法抵抗南极的寒冷,这一点斯科特没有预料到,进入南极腹地以后,矮马大量冻死,没有运力,斯科特一队人只能迎接死亡,阿蒙森带的是阿拉斯加雪橇犬,能够抵抗南极的寒冷,所以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