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太和殿的导游词
Ⅰ 太和殿导游词100字
一百字?太短了吧。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版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权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Ⅱ 谁有太和殿导游词
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殿堂——太和殿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最为显要的位置,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大朝会的地方。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节及国家大庆典时,皇帝都要亲临太和殿御殿受贺。所以太和殿是封建帝王奉天承运,向全国发号施令、展示天子至尊至贵的地方。太和殿宽11楹(另说9楹两侧为通间),深5楹,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殿顶采用重檐庑殿顶,同时吻兽和彩绘均为古建中的最高等级。殿内金砖铺地,宝座周围六根沥粉贴金的云龙金柱,使大殿显得金碧辉煌。大殿的天花藻井中巨龙蟠卧,口衔宝珠称轩辕镜,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位于京城的中心,喻意着帝王是万民的核心。坐北面南,喻意着帝王南面而治。以地势高(连基座35.05米)喻意帝王的至尊至贵。覆以黄色琉璃瓦,以示太和殿为天下最中。开间与进深用九五象征帝王九五至尊。以彩绘象龙,象征帝王为真龙天子。太和殿的建筑上的这种布局形制,将其烘托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创造出了天子为天下至尊的礼序境界。太和殿遭受火灾和重修次数最多的宫殿太和殿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奉天殿(明永乐)、皇极殿(明嘉靖),清顺治时改名太和殿。太和殿在历史上曾四次遭遇大火,即:第一次为明永乐十九年四月十五日(1421年5月16日),六年后重建完工。第二次为明嘉靖三十年四月十三日(1557年5月11日),五年后重修完工,并更名为皇极殿。第三次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1597年8月1日),三十年后才重建竣工。第四次大火为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1680年1月4日),十八年后重建完工。
Ⅲ 太和殿导游词150字,急需!求哪位大神帮把帮忙
我们现在到的地方是抄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已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这里是故宫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高26米,长64米,宽37米,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除了太和殿,它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叫金銮殿,提到这个名字想必大家认为这里是上朝的地方吧,其实不是的,这里是用来举行祭祀或者重大庆典的地方,比如皇帝登基,大婚,接受朝贺,向王公大臣赐宴是在这里举行的
Ⅳ 太和殿总概括的导游词 200~300字 要那种导游小姐一开始介绍太和殿的那种短短的概括
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殿堂——太和殿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最为显要的位置,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大朝会的地方.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节及国家大庆典时,皇帝都要亲临太和殿御殿受贺.所以太和殿是封建帝王奉天承运,向全国发号施令、展示天子至尊至贵的地方.太和殿宽11楹(另说9楹两侧为通间),深5楹,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殿顶采用重檐庑殿顶,同时吻兽和彩绘均为古建中的最高等级.殿内金砖铺地,宝座周围六根沥粉贴金的云龙金柱,使大殿显得金碧辉煌.大殿的天花藻井中巨龙蟠卧,口衔宝珠称轩辕镜,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位于京城的中心,喻意着帝王是万民的核心.坐北面南,喻意着帝王南面而治.以地势高(连基座35.05米)喻意帝王的至尊至贵.覆以黄色琉璃瓦,以示太和殿为天下最中.开间与进深用九五象征帝王九五至尊.以彩绘象龙,象征帝王为真龙天子.太和殿的建筑上的这种布局形制,将其烘托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创造出了天子为天下至尊的礼序境界.太和殿遭受火灾和重修次数最多的宫殿太和殿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奉天殿(明永乐)、皇极殿(明嘉靖),清顺治时改名太和殿.太和殿在历史上曾四次遭遇大火,即:第一次为明永乐十九年四月十五日(1421年5月16日),六年后重建完工.第二次为明嘉靖三十年四月十三日(1557年5月11日),五年后重修完工,并更名为皇极殿.第三次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1597年8月1日),三十年后才重建竣工.第四次大火为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1680年1月4日),十八年后重建完工.
Ⅳ 游览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殿外左右安放四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这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仪。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圆红柱,东西约63米,南北进深约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豪华富丽。殿内中央设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雕有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那么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烧这种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围绕着宝座周围。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镜下正好对着宝座,据说是袁世凯怕大球掉下来把他砸死,故将宝座向后挪到现在的位置。关于龙椅,这里面有段故事。1916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登基时,把原来的宝座搬走了,换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饰他自己设计的帝国徽号。据说他的腿短,因而将椅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那把龙椅,根据过去的一张照片,在破家具库找到了一把破椅,经专家鉴定,这椅子就是皇帝宝座,后经修复展出。
太和殿东或西侧铜缸处)
古人把陈设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称为“门海”,门海者,盖“门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门前有大海,就不怕闹火灾。因此,大缸又称为吉祥缸。它既是陈设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学不民达的古代,宫中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内必须长年储满水以备不虞
Ⅵ 关于太和殿的解说词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回八年(答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深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 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Ⅶ 太和殿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回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答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
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Ⅷ 谁知道太和殿的导游词该怎么写
太和殿,就是我们所常说的金銮宝殿,也是故宫等级最高的大殿,整个专大殿采用双檐庑殿属顶,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所有木结构建筑中等级中最高级别。每天瘠都有瑞兽11个,规模宏大,台高80多米。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大典,皇帝大婚,外邦来朝,册封太子,等大型的活动都在这举行。全部原创,实在没法写了,给采纳啊
Ⅸ 太和殿总概括的导游词 200~300字
太和殿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最为显要的位置,俗称“金銮殿”,是回明清两代帝王举答行大朝会的地方。
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节及国家大庆典时,皇帝都要亲临太和殿御殿受贺。所以太和殿是封建帝王奉天承运,向全国发号施令、展示天子至尊至贵的地方。
坐北面南,喻意着帝王南面而治。以地势高(连基座35.05米)喻意帝王的至尊至贵。覆以黄色琉璃瓦,以示太和殿为天下最中。
太和殿遭受火灾和重修次数最多的宫殿太和殿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奉天殿(明永乐)、皇极殿(明嘉靖),清顺治时改名太和殿。